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揚疾軒 記者 顧瀟 文/攝)隨著氣溫回升,蚊蟲活動逐漸活躍。4月7日,現代快報記者從揚州市疾控中心獲悉,今年首波蚊已來襲,其中“花蚊子”較往年提前出現。疾控專家提醒,市民外出時需要注意防蚊,并及時清理室內外積水,阻斷蚊蟲孳生環境。
“監測數據顯示,當前蚊蟲密度與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較往年同期略有下降,主要蚊種為淡色庫蚊,但已監測到少量白紋伊蚊成蚊。”據揚州市疾控中心消媒科主管醫師田婧棽介紹,自3月起該中心通過誘蚊燈法持續監測成蚊密度,目前監測到的成蚊以淡色庫蚊為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白紋伊蚊(俗稱“花蚊子”)成蚊較往年提前出現,當前總體密度仍處于較低水平。她分析,今年3月氣溫驟暖促使白紋伊蚊越冬卵提前孵化,但近期氣溫波動對蚊蟲繁殖速度產生一定抑制作用,導致密度較往年同期小幅下降。
“白紋伊蚊是登革熱等疾病的潛在傳播媒介,其活動范圍主要在居民區,喜歡在小型積水中產卵。”田婧棽強調,清除積水是防控此類蚊蟲的關鍵。市民需重點檢查家中花盆托盤、閑置容器、廢舊輪胎等易積水處,及時傾倒或加蓋處理;戶外活動時避免在樹叢、草叢長時間停留,必要時使用驅蚊劑。
據田婧棽介紹,白紋伊蚊以卵越冬,卵可以耐受低溫干燥環境,次年氣溫回暖后孵化。春季氣溫波動會影響其孵化進度,但若疏于清理積水,隨著氣溫穩定上升,蚊蟲密度可能快速攀升。揚州市疾控中心將持續監測蚊媒密度動態,并通過社區宣傳引導居民參與環境治理,從源頭降低蚊媒傳染病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