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過了市場的大起大落,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不管市場好不好,自己為啥不都賺錢呢?其實,最致命的問題大家忽略了!
大家注意最后一部分的內容,本篇的精華都在其中,大家可千萬不要忘記。
一,建立贏家思維
如果你想在一個90%或更多人失敗的領域取得成功,你有兩個選擇:
你可以研究那90%的失敗者,然后做與他們相反的事情。或者你可以復制那10%的成功者所做的事情。
交易市場中99%的參與者因遵循「正常思維」而虧損,正確的做法是建立贏家思維。
所謂「正常思維」,是指人性本能驅動的決策模式,包括恐懼虧損時死扛、小賺即止盈、追逐市場熱點、過度自信等。
就像去年924那波行情,經過調整之后再次上漲,又有多少人真的趕上了呢?
普通交易者會被貪婪和恐懼主導,陷入情緒化交易。要成為贏家,就要保持冷靜與理智,不被焦慮、貪婪等情緒左右,不盲目跟風,不被市場短期波動干擾。
但這些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太難了,人性本就如此,想要改變幾乎不可能。
也就是說,交易者的最大敵人是情緒波動,尤其是對虧損的恐懼、對踏空的焦慮以及對利潤回撤的不甘。
不管是虧損時死扛還是追逐市場熱點等等,歸根結底就是被情緒主導,那么如何才能擺脫這種思維呢?
二,羊群效應害人不淺
在投資市場中,因為很多人并不具備完整的投資理念,所以,看到上漲之后就盲目進場,看到下跌就又覺得市場沒機會了。
說簡單點,大多數普通投資者都沒有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大家想一下,玩股市的無非就四類人——郭嘉、產業資本、機構和散戶。
對散戶來說,想要跟其他三類爭斗,簡直是異想天開,那么能把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辦法就是跟隨。
普通老百姓的對手只是和自己一樣的散戶,只要我們能打敗散戶,那也就成功了。
說到這里,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機構資金的動作散戶是完全看不到了,這怎么辦?
其實,早就有這樣的大數據工具了,它可以通過對原始交易數據的收集、篩選、整理和挖掘,并通過模型進行比對后,我們就可以發現其中的特殊現象了。
比如「交易行為」數據,尤其是本身就具有連續性、規模性和重復性的特征的機構資金的交易行為,直接看下圖:
大家注意看圖中的橙色柱體,它是「機構庫存」數據,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數據系統特有的,表達機構資金參與交易的意愿,
如果「機構庫存」數據持續時間越長,那就意味著參與交易的機構資金越多,也說明機構資金越看好!
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在「機構庫存」數據持續活躍的20個交易日里,股價上漲漲幅超過20%,但是隨后「機構庫存」數據消失,股價也呈現持續下跌調整,在短短14個交易日中下跌14%。
其實這就是機構資金是否在積極參與交易的區別,道理也很簡單,如果一只股票有機構資金的持續參與,難道不就是看好這只股票嗎?
相反,如果一只股票機構資金都已經放棄的話,那還有什么好糾結的呢。
所以,想跟上市場節奏的話,看清楚機構資金的動作就太關鍵了!
本篇就聊到這里,關注小雅,隨時隨地帶給你不同視角。
聲明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收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人刪除,同時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敬請知曉。
此外,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不收會員,沒有社交群,也從不與任何人發生利益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