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見過掉粉像掉頭發一樣快的女網紅?有的,而且最近還掉得特別有儀式感。
10天,掉粉近40萬。
這是某位坐擁數百萬粉絲的“AI臉天花板”、原地出圖不帶重樣、連睡覺都能帶貨的李美越,交出的最新KPI——不是漲粉,而是掉粉速度全國前十。朋友們,她不是掉粉,是在用KOL的姿態跳水。
你說她做錯了什么?說實話,她啥也沒干。她只不過是繼續用那張“99%人臉融合模板”的臉在熱搜上打了個卡。真正讓人掉頭的是——她沒有新鮮感了。
網紅不是人,是周期性消耗品
李美越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被“互聯網審美回收機制”處理的網紅。
她只是踩中了這個算法世界里最殘酷的定律:
不是你不夠美,是大家已經看膩了。
什么“初戀臉”“厭世感”“鹽系美”,當年捧你上熱搜的那群人,現在在小組里寫著:
- “她怎么越來越像AI生圖了?”
- “這不是拼夕夕款白開水臉嗎?”
- “我真的開始分不清她和那誰誰了。”
別誤會,他們不是討厭你,他們只是要找新的你。
粉絲不是粉絲,是圍觀的沙雕股民
很多人以為,粉絲是因為失望才取關。
錯,粉絲不是你的“戀愛對象”,他們是看你“漲停”的時候沖進去炒作的股民。
一旦你停更,重復,或者稍微露出點人味——比如P圖太過、廣告太硬、嘴巴動了、長痘了、戀愛了、發胖了、跳舞露出了膝蓋骨紋路……哪怕你只是沒發自拍,那都足以成為“割肉理由”。
“她怎么現在不如以前清純了?”“她以前好像真的笑得很自然……現在笑得好假。”“哎,我粉她的時候她還在深夜發圖,不營業的那種。”
可曾想過,那也是你們逼她營業出來的結果。
所以李美越掉粉,我一點也不意外
別說掉40萬,她就是掉400萬,我都不會驚訝。畢竟你看看現在這屆網紅,長得像復印機拷貝下來的:
- 鼻子高但無根
- 眼睛大但無神
- 嘴巴小但永遠嘟
- 臉型輪廓像是P圖軟件建的模
一個個像是按“白+瘦+濾鏡+五官拼圖”制造出來的數字美人魚,在算法海里游著游著就變成了“沉船”。
李美越,沉了,剛好輪到下一個“李美誰”。
網紅臉的盡頭是AI,AI的盡頭是審美內卷
別以為只有人會內卷,AI圖也在卷。
你用Midjourney出圖,她用SD3調圖,他用AI修圖插件一鍵換臉,最后P出來一張照片,人類看了都覺得像AI,AI看了都覺得像人類。
李美越只是比AI圖多了個身份證號,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差別。
在算法定義的世界里,美已經沒有溫度,只有“匹配率”。
而觀眾也學聰明了,他們寧愿去刷AI生成的視頻,也不愿意看你一張臉貼十個濾鏡還要賣貨。
寫在最后:掉粉不可怕,掉味才要命
李美越這波,不是失誤,而是失味。
你可以被遺忘,但不能沒有個性。
你可以下滑,但不能一滑到底看不到底。
美,是有生命周期的。
但“人格”,是可以長青的。
當所有人都開始AI美化,李美越這40萬粉,其實就是在用腳投票:
“我厭倦了精致的假象,我想看點真實的破碎。”
所以說啊——別哭,李姐,反正你掉下去的那一刻,另一個“李美越Plus”已經在上熱搜了。
你要真想復出,也簡單:
換張臉,換個ID,再重啟一次偽紀錄片式自述:“我曾經也火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