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小時候,每次提到出門逛街都十分高興,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不知道在什么時候,記憶中人群熙攘的商場、實體店已經變成了如今冷冷清清的模樣,甚至不少小門面也早已經在時代的洪流中“改頭換面”了,隨之而來的則是日益興盛的電商行業。
于是不少人都將實體店落沒的原因歸結于電商的沖擊之上,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就在今年2月,人民日報對此展開了一番銳評:死的不是實體店,是20年不變經營腦。
當下實體店的蕭條
當下實體店經濟可以說十分蕭條,平日里大家都各自忙著,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上了年紀的多數也不經常買東西,實體店的生意非常不景氣。
等真有時間出去逛商場的時候,不少人可能也會發現,商場里乍一看上去人不少,但真進店買東西的屬實沒多少,再者都是進去轉一圈就出來了,從前逛商場時那種比肩接踵的情況已經十分少見,走在大街上,可能前幾天還見過的店鋪沒過多久就換了門面。
要說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歸根結底,還是人們的消費需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早些年,社會生產力不比現在,人們的需求也很容易被滿足,一般都是超市有什么咱就買什么,但如今時代已經變了,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的見識更加廣泛,因此對商品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過去,而是逐漸走向更加多樣化。
與此同時,社會生產力也在大幅度提升、交通也更加便利,于是電商行業應運而生。
電商搶占了市場?
起初對于這種摸不到實體的購物方式,很多人都接受無能,長時間持觀望態度,但隨著時間的過去,購物平臺對網購的保障機制逐漸完善,這種“鍵對鍵”的購物方式也逐漸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人們足不出戶,就能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購買心儀的商品。
你這邊下單,商家那邊直接打包發貨到家,這也就意味著,網絡店鋪甚至不需要門面就能運營,相比于實體店商家,節省了不少的經營成本,這就讓其商品有了很大的壓價空間,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同一件衣服,網購軟件上購買的價格比實體店便宜了幾十上百不等。
這也進一步加快了電商行業發展的腳步,雖然在商品到手之前顧客看不到商品的質量究竟如何,但大多數店鋪都有相關的商品保障,商品到手并不滿意還可以退貨,解決了人們不少后顧之憂。
店里買不到,去網上看看;店里的嫌貴,去網上看看;店里的商品樣式都差不多,去網上看看……
不過網購也并非十全十美,因為看不到商品實體,因此網絡平臺上的商品良莠不齊,購買時還需要人們認真篩選。
當然,實體店的情況與之相比也是優劣并存,單是拿價格來說,水電房租這些經營成本都在極大程度上拔高了其商品價格,同樣的款式、同樣的質量就是比網上買的貴。
再者就是兩者的服務質量,網購時有什么需要,客服一口一個“親”,在看不見對方的情況下,禮貌用語不要錢似地往外說,但是如今不少實體店的情況卻是坐等客人上門,你拿著東西站在店里都不知道該問誰。
而且實體店中的商品也不能說就一定很好,最重要的是,網購手機上都會有記錄,有問題還能找商家,但實體店就不一定了,你前腳拎著這個東西出了門,后腳東西再有什么問題店里可能就不認了。
不過,實體店有些優勢確實是電商比不了的,網購的商品還得過幾天才能拿到手里,還不一定符合心意需要調換或退貨,而實體店里卻可以在短時間里買到合適的商品,大大節約了人們的時間成本。
如今提起逛街,逛才是重點,反而不那么注重買了,簡而言之,電商行業的發展讓人們的日常采購更加省心省力省錢,這也是其迅速興起的重要原因,但就像上面說到的那樣,實體店購買與網購各有優缺點,重點還在于人們的生活習慣以及生活需求的變化。
而如今的實體店市場雖說不太景氣,但明眼人也能看得出來,面對時代的洪流,仍有不少實體店在積極轉型,不僅沒有走向沒落,反而再次煥發出生機。
實體店如何翻身
近兩年網絡上大火的“胖東來”說是當下實體店的典型范例絲毫不為過,生意如此火爆,重點就在于,他們賣的不只是商品,更是服務。
水果可以切塊、生鮮肉類都是當天的、蔬菜農藥殘留檢測報告、所有貨物7天無理由退貨、時刻锃亮的地板、購物車上的放大鏡、下雨天的雨傘、兒童樂園……
別說是當地人了,在短視頻平臺發達的今天,胖東來的名氣打出來之后就連外地都有不少人坐著飛機高鐵前去打卡,去年十一期間的客流量甚至比河南接待量最大的前五名5A景區加一塊還要多。
而胖東來不僅在為客人服務方面極盡周全,員工方面的福利也是出了名的好,收銀員是坐著收銀的、工資也要高于其他商超,在吸引顧客的同時,全國也有不少外地人渴望能夠在里面工作。
胖東來并非其中個例,還有那個“沒有會員不能進去”的山姆超市,也憑借著獨家、便宜等優勢打出了自己的名聲。
還有西西弗書店,也打破原本的書店經營形式,從裝修風格到內部服務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因此吸引了不少人前去打卡,據了解,西西弗書店的咖啡區收入就占到整個書店的40%左右,買書可能是這趟打卡過程中順手而為的。
而反觀家樂福、永輝超市這些從傳統零售巨頭,經營方式并沒有什么變化,這幾年也屬實不太好過,家樂福關了不少門店,永輝超市也虧了近30億元。
而這足以證明,實體店的未來重點還在于實體店自身的革新與改變。
電商是影響實體店的一大因素,但實體店這時候也要善于變通,做出合適的應對措施逆流而上,而不是故步自封,就這樣沉沒在時代的洪流當中,成為人民日報痛批的那般“二十年不變的經營腦!”
總結
實體店沒落真因是電商,還是固化的經營思維?你是更愿意為優質服務買單,還是習慣線上“價比三家”?你所在的城市有像胖東來這樣靠體驗翻紅的實體店嗎?或是你曾被某些商家的“二十年不變”勸退過?快來聊聊你的購物偏好和經歷,評論區等你分享“實體店逆襲”的高招或吐槽!
主要信源
都是超市 為什么胖東來能火出圈?記者實地探訪→——央視新聞2024-12-18
人民日報“讀者點題”:全民網購,實體店的未來在哪里?——人民日報2025-02-2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