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回復 營銷免費領取《營銷策略及管理制度大全》
作者 | 孫明
來源 | 營銷報
山姆“爆雷”!
550萬貨物被離奇冒領
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認為在知名的大型連鎖超市購物是安全可靠的,然而近日報道的楊先生在山姆龍崗店的遭遇,給了所有人一個大逼兜。
事情得從2023年說起,楊先生經朋友介紹結識了張某。張某自稱是山姆的大單經理,還邀請楊先生的朋友參加山姆的品酒會,一來二去,楊先生就信了張某。
從2023年9月到10月,楊先生按照張某的指示,陸陸續續向山姆對公賬戶轉了651.36萬元,作為采購茅臺、五糧液等商品的貨款。可楊先生最終只收到價值100萬元左右的商品,剩下價值550萬元的商品不翼而飛了。
圖注:楊先生提供的與張某的部分聊天截圖。
楊先生趕緊去山姆店內詢問,工作人員的回答讓他大吃一驚:款項打進來當天,就以購物卡的形式被他人領走了。
更離譜的是,這個張某早在2021年2月就從山姆離職了,可他在和楊先生交易過程中一直使用山姆官方渠道和賬號進行溝通,楊先生完全被蒙在鼓里。直到2024年2月張某因涉嫌詐騙罪被立案偵查,楊先生才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而山姆方卻以員工離職后行為無關為由拒絕承擔責任。
楊先生氣憤不已,質疑山姆沒有及時公示張某離職信息,也沒切斷他的操作權限,導致自己遭受巨大損失。他一紙訴狀將沃爾瑪 (深圳) 百貨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解除雙方的《大單購物協議》,并返還貨款5506266元,同時支付資金占用費、賠償金等各項費用。
圖注:楊先生提供的《民事裁定書》部分內容截圖
讓人驚訝的是,楊先生的遭遇并非個例,此前已有多名采購商在山姆會員店遭遇了類似的事件,均涉及大額轉賬后未收到貨物的情況。
這些采購商表示,在整個交易過程中,他們一直與張某進行溝通,且對方在溝通中均使用山姆工作人員的身份,收款賬戶為沃爾瑪 (深圳) 百貨有限公司。
山姆置身事外?
消費者扛下一切
這事兒曝光后,網友們紛紛炸鍋。
有人說:“山姆作為一家知名的大型商超,連員工身份都核實不清楚,還怎么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還有人吐槽:“550萬的商品啊,說沒就沒了,山姆的管理得有多混亂!”
從這起事件中,我們不難看出山姆在內部管理和消費者權益保護上存在巨大漏洞。
先說說員工管理,一個已經離職兩年多的員工,居然還能利用山姆的官方渠道和賬號進行詐騙活動,山姆難道沒有定期清理員工權限嗎?沒有對在職員工和離職員工的業務操作進行有效監管嗎?
再看看交易流程,如此大額的交易,山姆在貨物交付環節居然如此草率,沒有嚴格的身份核驗和提貨流程,款項到賬當天貨物就被冒領,這風險把控能力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此外,山姆在《大單購物協議》中約定對授權人員身份無審核義務,這一霸王條款更是讓人憤怒。
按照這個邏輯,山姆就可以對交易過程中的各種風險置身事外,把責任都推給消費者,這顯然違反了《民法典》的相關規定,涉嫌免除企業責任、加重消費者義務。
其實,這不是山姆第一次在消費者權益保護上出問題了。之前就有消費者反映山姆存在限制會員購買自由、人臉識別侵權、不可退貨等問題,一樁樁一件件,都在挑戰消費者的底線。
看來山姆這家洋超市,真得好好反思反思自己的管理和服務了,不然遲早要被消費者拋棄。
細數山姆的“霸王條款”
山姆的黑歷史可不止這一樁。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山姆就像個“慣犯”,多次觸碰法律紅線。
比如,在今年2月份,廣西大學法學研究生丁先生就因為山姆強制人臉識別,一紙訴狀將其告上法庭。
圖源:極目新聞
當時,丁先生前往南寧一山姆超市購物時,發現無法使用朋友的山姆超市會員碼進入超市線下購物。
工作人員告知他,山姆會員碼必須“專人專用”,在掃會員碼時,機器會彈出注冊會員時上傳的人臉照片,工作人員會根據人臉照片辨認是否為會員本人,若非本人,則拒絕使用會員碼。
這說來其實是山姆會員制模式的老毛病了。
山姆的《個人照片使用條款》以及《山姆會員商店APP隱私政策》中也明確規定,若拒絕提供本人照片作為會員頭像,雖不影響線上購物,但在線下到店場景則難以驗證為會員本人,因此將無法提供服務。
圖源:山姆會員商店App
從法律角度來看,山姆的做法超出了《個人信息保護法》規定的“必要性與最小化原則”的范圍,侵犯了公民的個人信息權益。
同時,消費者有權決定如何使用會員卡,山姆限制只能本人使用會員卡,也涉嫌侵犯消費者的消費自主權和公平交易權。
再看看山姆在退貨政策上的騷操作。
2024年,山姆因在電商平臺旗艦店內標注一款奶粉不支持七天無理由退貨,被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罰款1萬元。
圖源: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
要知道,除了一些特殊商品,消費者依法享有網絡購買商品七日無理由退貨的權利,山姆擅自擴大不適用七日無理由退貨的商品范圍,給消費者執行“網絡購買商品七日無理由退貨”設置障礙,屬于公然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還有消費者反映,在山姆平臺購買的床墊,App描述中明明寫著支持7天無理由退貨,且未寫明不能退貨,但當自己想要退貨時,山姆卻百般推脫,最后甚至想拿100元消費券了事。
圖源:人民網
在限制會員購買自由方面,山姆也是劣跡斑斑。
有市民持山姆卓越會員卡去長沙吉利聯mall山姆會員商店購物,結賬時被工作人員強制要求換柜臺結算,購買15盒藍莓時,工作人員還稱“不能買這么多”;第二次結賬時,又被告知“當天只能進行一次購買”,可是當天的藍莓商品并沒有限購標識。
這讓消費者十分氣憤,覺得自己的權益受到了侵犯。
律師也認為,山姆在無明確限購標識、未提前告知的情況下,強制要求消費者更換結賬柜臺、拒絕購買商品,涉嫌侵犯消費者自主選擇權;無合理理由限制購買,屬于強制交易行為,違背公平交易原則。
以上事件已然暴露了山姆用中產“優越感”綁架消費者、用格式條款規避責任的弊端。
消費者花錢辦會員,是為了享受更好的購物體驗,可不是來受氣的。當消費者權益變成會員費附贈的盲盒,品牌信任早已千瘡百孔。
可即便如此,山姆在國內的擴張腳步反而邁得更大了,形成了一種奇特的“紅與黑”現象。
狂飆與翻車
山姆的黑與紅
1996年,山姆帶著倉儲式會員制超市的新鮮概念,在深圳香蜜湖落下第一子,在此后長達20年的時間里,它的發展都處于半死不活的狀態。
直到2016年,它似乎突然被激活了,開啟了瘋狂的圈地活動,尤其在2020年之后,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鍵”,平均每年開5-6家新店。
截至目前,全國已經開業的山姆會員店已有54家。它的腳步遍布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還深入到嘉興、合肥、武漢等二三線城市,甚至一些經濟發達的縣域市場也能看到山姆的身影。
山姆之所以如此激進地擴張,一方面是看到了中國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尤其是中產階級消費群體的崛起,對高品質、高性價比商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山姆的會員制模式正好契合了這部分消費者的需求。
圖源:微博
另一方面,山姆背后的沃爾瑪集團也希望通過山姆的擴張,在中國市場占據更大的份額,提升品牌影響力。
然而,在山姆門店數量一路狂飆的同時,它的口碑卻在不斷翻車,負面消息如同雪花般紛紛揚揚。
食品安全問題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將會被引爆。
一會兒是水果里吃出活蟲,一會兒是牛奶在保質期內驚現大量黑色蟲卵,還有豬肉上出現白色疙瘩、肥牛片變肥油片、榴蓮千層里疑似有蟲卵……
圖源:微博
這些問題讓消費者們驚恐不已,紛紛質疑山姆的品控是不是形同虛設。畢竟,大家花錢是來買放心食品的,可不是來買“驚嚇盲盒”的。
除了食品安全問題,山姆在商品品質上也問題頻出。
杭州山姆會員商店有限公司就曾因銷售的“60支LF蘭精天絲床笠”甲醛含量超標,被罰款1.8萬元。
還有消費者反映,山姆的一些商品存在質量缺陷,比如有機香蕉發霉、購買的商品與宣傳不符等等。
這些品質問題,無疑在消費者心中埋下了一顆懷疑的種子,讓大家對山姆的商品質量產生了信任危機。
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內部管理混亂、消費者權益保護不到位等問題,山姆的品牌形象就像被潑了一盆又一盆的臟水,變得越來越糟糕。曾經那個被消費者追捧的山姆,如今卻陷入了輿論的漩渦,被大家口誅筆伐。
用限量款、網紅品制造排隊效應,卻對內部腐敗、系統漏洞視而不見;把會員制包裝成“生活品質”,實則將風險轉嫁給消費者。
不禁讓人發問,這最低260元/年的會員費,買的到底是哪門子的優質服務?
最后奉勸山姆一句,在瘋狂開店的同時,不要忘了修補在管理體系和霸王條款上的黑洞,否則終有一天會被黑魔法反噬。
*編排 | 日堯 審核 | 日堯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注:進群】
全文完,更多有趣內容碼上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