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節(jié)點財經八真
時隔四年,鄭州銀行再次啟動分紅。
近日,鄭州銀行公布2024年度利潤分配預案,擬按照10派0.20元(含稅),發(fā)放現(xiàn)金紅利總額約1.82億元,分紅率達9.69%。
這意味著,從2020年到2023年,整整四年對投資者"一毛不拔"的鄭州銀行,終于要擺脫"鐵公雞"名號了?
一、"鐵公雞"形象有望扭轉?
最近兩年,擁抱銀行股的人嘗到了甜頭。
數(shù)據(jù)佐證,2024年Wind銀行指數(shù)全年狂飆43.53%,大幅跑贏大盤。其中,42只A股銀行股中,40只漲幅超過10%,11只漲幅超過50%,上海銀行、滬農商行、成都銀行和浦發(fā)銀行均漲超60%。
進入2025年,銀行股的表現(xiàn)雖然不及AI概念股強勢,但仍然高過滬深300指數(shù)0.25個百分點。
銀行股之所以成為資本市場的"小甜甜",一個重要因素便是旱澇保收,分紅確定性高。
2024年,A股42只銀行中,有41家大方派現(xiàn),且有23家在中期還額外加演了一場"紅包雨"。而唯一一只在隊伍里"特立獨行"的,便是鄭州銀行。
據(jù)《節(jié)點財經》了解,因為經營承壓,盈余縮水,鄭州銀行已經連續(xù)四年未曾回饋過投資者了。
即便是新"國九條"強化對上市企業(yè)現(xiàn)金分紅的管理,域內大行小行紛紛以真金白銀落實股利支付政策,抑或是股東的諸般抗爭,都沒能動搖鄭州銀行不往外掏一分錢的決心。
鄭州銀行這么做自然是有苦衷的。
回撥時間軸,2020年—2023年,鄭州銀行不進反退,營收從146.1億元萎縮到136.7億元,歸母凈利潤從31.68億元腰斬到18.5億元,另有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等多項指標位居行業(yè)末尾。
并且在2023年,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僅為8.9%,逼近7.5%的監(jiān)管紅線。
2020年以來,囿于宏觀經濟深度調整,特別是國內信貸需求偏弱,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一降再降,"內卷"烈度加劇等,大家都步入了緩步慢行的新階段,但相較同業(yè),鄭州銀行的狀態(tài)堪稱"自由落體"。
拉胯的"基本面",是鄭州銀行堅持做"鐵公雞"的關鍵原因,實則也是情勢所迫的無奈選擇。
不過,在"頭鐵"了四年后,鄭州銀行以一紙公告,向外界亮出了扭轉形象的底牌。正所謂"手中有糧,心里不慌",經過一年的勞作,鄭州銀行的"糧倉"豐盈了?
二、鄭州銀行的"糧倉"豐盈了?
2024年,鄭州銀行行交出了一份有進步的"答卷":營收128.8億元,同比下降5.78%,降幅較上年有所收窄;歸母凈利潤終結負增狀態(tài),為18.76億元,同比上升1.39%。
具體來看,鄭州銀行憑借積極的數(shù)字化轉型和全方位的四大管家服務體系等措施,在多業(yè)務條線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024年,鄭州銀行實現(xiàn)非息收入25.13億元,同比大增30.34%,占營業(yè)收入的比重為19.51%,較2023年提升5.4個百分點;
截至報告期末,該行個人存款達2181.79億元,占全行存款總額的53.93%,較2021年的38.17%提升超15個百分點。
同時,資產質量和資金"安全墊"展現(xiàn)出向好態(tài)勢:不良貸款率回落至1.79%,撥備覆蓋率增厚至182.99%,均創(chuàng)出近七年的最優(yōu)成績。
然而,透過表象看肌理,鄭州銀行于水面之下的隱憂亦不容忽視。
財報顯示,推動鄭州銀行歸母凈利潤"脫困"的主要系非息收入中的投資收益。
2024年,鄭州銀行利息凈收入同比縮水11.71%至103.65億元。而在非息收入中,手續(xù)費及傭金凈收入4.72億元,同比跌幅18.42%;投資收益18.43億元,同比猛增72.35%,上年則同比減少6.86%。
圖源:鄭州銀行財報
換言之,投資收益才是撐住鄭州銀行本期大局的功臣。
有必要提及的是,銀行賺取投資收益往往仰仗資本市場的走勢,具有短期性、波動大等特點。反過來說,投資收益的穩(wěn)定性不易把握、持續(xù)性難料。
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指出,盡管投資債券在短期內為銀行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收益,但從長遠來看并不持久,若債券市場波動明顯,易產生較大虧損,因此商業(yè)銀行基于債券工具的投資收益存在著較大的風險。
此外,鄭州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和撥備覆蓋率看似可圈可點,但若放在臺面上同場競技,仍有明顯的不足。
國金融監(jiān)督管理總局最新披露,2024年我國商業(yè)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59%,撥備覆蓋率為205.14%。作為對比,鄭州銀行的情況遠遠不及行業(yè)平均水平。
比如,同為城商行,2024年寧波銀行、江蘇銀行、杭州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76%、0.89%、0.76%,撥備覆蓋率分別為389.25%、350.1%、541.45%。
尤其凸顯的是,鄭州銀行房地產的貸款占總額比為7.76%,但是卻造成了近20億元的不良金額,占總不良金額的28.39%。
今年1月,鄭州銀行相繼發(fā)布公告稱,借給鄭州康橋房地產等公司的6.6億貸款被法院終結本次執(zhí)行,理由是經窮盡財產調查措施,未發(fā)現(xiàn)被執(zhí)行人有其他可供執(zhí)行的財產;借給鄭州翰園置業(yè)有限公司等公司的6億貸款也被終結執(zhí)行,原因同樣是被執(zhí)行人無財產可供執(zhí)行。
三、管理層動蕩何時休?
除了業(yè)績萎靡,鄭州銀行管理層動蕩亦引人關注。
2024年以來,鄭州銀行經歷了一系列劇烈的高管層震蕩。年初,原董事長王天宇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雙開",同年7月,時任行長的趙飛臨危受命接任董事長職務,但僅一個月后,趙飛又辭去行長一職,導致鄭州銀行出現(xiàn)了罕見的"船長"缺位。
直到2025年1月25日,隨著李紅的行長任職正式獲得國家金融監(jiān)管總局核準,鄭州銀行總算結束了"群龍無首"的尷尬局面。
但就在李紅補位行長的同期,鄭州銀行的多位高管相繼"解甲",包括與新行長同名的行長助理李紅、副行長傅春喬、行長助理劉久慶。
步入3月,該行管理層動蕩非但沒有止息的意思,反而有加碼的勢態(tài)。先是副行長郭志彬以"身體原因"為由遞交辭呈,緊接著,行長助理李磊和副行長孫海剛接連宣布離職,理由都是工作調整。
《節(jié)點財經》統(tǒng)計,在這波人事巨震中,鄭州銀行4名行長助理走了3個,僅剩下張厚林在職;4名副行長也走了3個,目前還堅守在崗的是孫潤華。
對于一家上市銀行來說,頻繁更迭的高管團隊既不利于戰(zhàn)略執(zhí)行,也會在資本市場上引發(fā)投資者對公司治理能力的質疑,并進一步掣肘其股價走勢。
事實上,在"跌跌不休"數(shù)年后,鄭州銀行現(xiàn)在的股價已不足2元,總市值較2019年高點時蒸發(fā)近36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國九條"的指引下,按照交易所修訂后的退市規(guī)則,對分紅不達標的上市公司將采取"ST"處理。這一新規(guī)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屆時"最近三個會計年度",正好對應2022年度至2024年度。
換句話說,對已連續(xù)四年未分紅的鄭州銀行來說,如果2024年仍舊"一毛不拔",或將成為A股首家ST銀行。
站位該角度,鄭州銀行剛剛拋出的分紅計劃,亦如此前"鐵公雞"的不得已,是"情勢所迫",至于能否起到重振公司的股價,也需要打個問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