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眉大眼的OPPO,也在搞自己的影像品牌了。
4月2日,OPPO發布全新影像技術品牌「LUMO凝光影像」,OPPO表示這是手機移動影像技術的又一里程碑技術,將在即將發布的OPPO Find X8s和Find X8 Ultra上首發搭載。這一幕讓小雷有些眼熟,去年的華為紅楓,前年的vivo藍圖影像,好像都是這套操作,但它們真的打出效果了嗎?OPPO的全新影像品牌到底是個營銷策略還是實打實的技術提升?且看雷科技分析。
(圖片來源:OPPO官方)
自有影像品牌與聯名相機品牌各司其職
可能很多讀者有些不理解,OPPO和vivo不是早就跟哈蘇/蔡司聯名了嗎,為何還要自己單獨推出一個影像品牌呢?這是否會與聯名品牌的宣傳方案起沖突呢?
其實兩者的宣傳方向和面向群體是完全不同的,以OPPO本次公布的LUMO凝光影像為例,它是由超光感計算光學系統、丹霞原彩鏡頭,以及全鏈路原彩ProXDR組成的全新影像處理系統,主要應用在影像成像前的拍攝階段。
(圖片來源:OPPO官方)
例如丹霞原彩鏡頭,雖然小雷不清楚其技術原理是否與華為紅楓相似,但從命名方式就能看出它是為了進一步還原我們肉眼見到的色彩;再比如超光感計算光學系統,也是通過增強對光線的處理能力提供更真實的色彩表現。
vivo的藍圖影像也是如此,通過自研算法、定制硬件、算法矩陣等一系列配置來提升前期的成像質量。
(圖片來源:vivo官方)
而相機品牌聯名則注重于后期。在專業攝影的領域,后期處理是一個很重要步驟,只要修圖技術過硬,畫面寬容度好,把一張爛片修成大片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絕大多數用戶用手機拍攝都不會去后期,最多就是加個濾鏡換個水印樣式,然后發發朋友圈和社交平臺。
相機聯名說白了就是一種「彎道超車」的捷徑,用別人家積累多年的技術為自己增加一定的后期出能力。在膠片時代,所謂的膠片感其實來源于鏡頭, 鏡頭鍍膜,濾鏡,以及膠片;到了數碼影像時代,廠商們就把這些硬件帶來的參數改變轉化為算法,從而產生獨特的影調。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通過與這些老相機品牌的合作,手機廠商可以確保軟件算法和手機硬件(尤其是攝像頭模塊)之間的緊密集成。這種集成不僅提高了色彩校正的效率,還確保了在整個圖像處理流程中色彩的一致性。
讓用戶簡單拍出「帶味」的影片,這也是一種進步,但僅靠調色和影調就能提升手機影像表現的話,那手機廠商的相機團隊的日子未免也太好過了點。
因此如何讓手機在前期就能完成大部分圖像處理工作就成了廠商們的下一個努力點,除了最基本的傳感器調校外,軟件算法也是核心中的核心。
而OPPO此次推出的品牌,除了確實能帶來一定的營銷效果外,也讓消費者知道OPPO一直有在影像方面努力并確確實實拿出了成績。
還有,相機聯名對于手機廠商來說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小雷身邊很多朋友都會因為哈蘇聯名、徠卡聯名的頭銜去買OPPO或小米手機,這對銷量來說確實是好事,但也會導致廠商花大手筆投入的算法和硬件調校,全部被罩在哈蘇和徠卡的光環下。
(圖片來源:vivo官方)
與相機廠商聯名的目的不止是為了營銷,而是取長補短,改進用戶的拍攝體驗。
即使小雷不太想承認,但可以預見,傳統的專業影像正在被移動影像快速蠶食,雖然那些傳統影像品牌的光學素質、色彩科學依然有很多地方值得學習,但它們對移動影像的助力作用確實沒有之前那么大了。小雷認為,在用戶完全認可手機廠商的影像能力后,相機聯名會成為過去式,比如華為就已弱化曾經的影像聯名玩法。
自有影像品牌是營銷策略,也是移動影像戰略
加上OPPO,目前已有四家手機廠商推出了自己的影像品牌,而且每一個品牌所注重的方向也不同:
- 華為XMAGE依靠打磨多年的RYYB傳感器主打「真實色彩」,強調影像風格化;
- vivo藍圖以蔡司聯合調校以核心,注重人像的景深虛化和色彩科學,以及視頻拍攝規格;
- 榮耀AIMAGE通過AI場景感知與多攝融合技術,優化傳感器的動態范圍與細節捕捉,注重全能拍攝場景;
- OPPO的LUMO凝光聚焦人像賽道,用軟硬件的結合打造差異化體驗。
細心的讀者們肯定發現了端倪,怎么小米沒有出現在隊列里?小米的發力賽道似乎更偏向于硬件創新。例如小米12S Ultra就提出的外接相機鏡頭概念、小米14 Ultra提出的AISP引擎以及在MWC上展出的模塊化光學系統,這是另一套打法。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雷科技認為,國產手機影像品牌的未來發展將呈現出兩種趨勢:
一是以技術為主:華為 XMAGE與OPPO LUMO代表「光學+算法」雙輪驅動,vivo 藍圖與榮耀 AIMAGE側重AI與場景優化,小米則可能以「模塊化硬件+開放生態」開辟新賽道;
二是促進生態的升級:未來影像品牌將會成為新的生態入口,例如,小米模塊化系統未來或開放第三方鏡頭接口,構建類似相機卡口的開放生態,OPPO和vivo也或將對第三方開放接入算法或應用渠道。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以前我們對于手機攝影的拍攝要求是「照片放大能數毛」、「晚上要拍得和白天一樣亮」、「人像照片要看起來白皙」,逐步轉變為「這個照片的色彩很耐看」、「人像美顏算法要合理適中」、「照片的數碼味不能太重」。正如去年大家討論熱度很高的「影調」話題,就是一個很好的集中展現。
在算法的幫助下,在HDR能力都幫助下,甚至是AI與大模型能力的幫助下,移動影像已在專業相機外,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趨勢。
而手機廠商們紛紛推出新的影像品牌,其實還是“大眾產品專業化”的體現。
新影像品牌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方案的整合,更是廠商打破自己「性價比」或「不夠高端」刻板印象的關鍵一步,是一種營銷策略。不管這些影像品牌是否能夠打出什么新名堂,只要它能讓用戶知道,這個品牌來源于誰就足夠了。
(圖片來源:華為官網)
而在這一點上,vivo的藍圖影像命名就非常投巧,用戶很容易把「藍圖」中的「藍」和被稱為「藍廠」的vivo聯想到一塊,反觀其他幾家廠商的命名方式(XMAGE、LUMO、AIMAGE)就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了。
「化繁為簡」才是手機影像的永恒主題
影像技術的快速發展,讓很多功能概念變得復雜難懂,如今的大部分用戶早已失去了學習的耐心,能用最快最簡單的方法拍出一張好照片才是他們最在意的,這也是為什么今天市面上賣得最好的并不是最先進的全畫幅相機,而是老款CCD 數碼相機、一次性膠片相機。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更傻瓜的專業相機掀起了懷舊復古風潮,畫質并不突出的理光和富士能夠爆火也是相同的原因。
換句話說,未來移動影像的主旋律不僅僅是拿出先進的技術,更需要把這些技術原理給「藏」起來,專注于幫助用戶拍出一張又一張他們需要的照片,這也是雷科技一直在討論的“大眾產品專業化、專業技術大眾化”的意思。
廠商們不約而同發布自有影像品牌,也是也應對了“專業技術大眾化”這一點。每一個影像品牌,華為XMAGE、vivo藍圖、榮耀AIMAGE、OPPO LUMO凝光其實都是一堆影像技術的集合體。要讓普通用戶理解這些技術很復雜,于是手機廠商將技術集合包裝成一個概念品牌用于營銷,同時將對應的影像技術操作「化繁為簡」,讓用戶可以更輕松地拍出好照片,這也是手機廠商在影像上不斷進化的終極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