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是哪位先生提出“科學無國界”的?接著就是一些大學在國外期刊搶著發表中國人的基因數據。最近,醫學科研圈迎來一條震撼消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突然發布公告,自4月4日起,禁止位于中國(包括香港和澳門)等國家的機構訪問其“受控訪問數據倉庫”。
老美這是決一死戰嗎?這是一次醫學科研圈的核打擊。此舉將會影響很多生物學或醫學相關研究課題,難免會影響很多研究生的學業課題、Sci論文發表,導致延畢,但這些還都是毛毛雨。
GenBank!GenBank是全球最大的生命科學序列數據庫之一,收錄了超過150億個核酸序列,每年為數以萬計的科研項目提供數據支持。
美國此舉意味著大東方國科研人員將無法獲得最新的基因組數據,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大東方國生物學、醫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
科研人員獲取數據的途徑有很多,除了GenBank,還有很多其他免費的數據庫,比如歐洲的ENA、亞洲的DDBJ等。
這次限制涉及的,可不是普通網頁瀏覽,而是包括dbGaP、AnVIL等關鍵數據平臺。
這些平臺,承載著全球最核心的人類基因組、表型信息和疾病研究數據,長期以來是無數科研人員的數據“糧倉”。
一位生命科學領域從業者表示:“這意味著中國的很多醫學研究要拿到全球核心的數據庫難度加大了,這會對科學的發展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因為NIH是全球最大的生物醫學研究機構,旗下平臺數據的覆蓋面非常廣泛全面。
中國的臨床醫生已經預料到美國可能會采取此類封鎖行動,因此,一些腫瘤領域的臨床專家早在三五年前就呼吁要建立中國自己的數據庫,但這一過程也面臨挑戰。“
一個是經費方面的問題,另一個是管理方面的問題。
那么,我們會面臨怎樣的打擊后果呢?
一位圈內專家表示:“國內現在很多數據仍然相當分散,一些醫院擁有自己的小樣本生物數據庫,但沒有一個共享的機制,國內迄今為止也沒有建立諸如腫瘤生物樣本的大數據庫平臺。”
美國高校神經的一位科學研究員也表示:“對于今后還想用NIH數據庫的中國項目而言,比如個別涉及人類遺傳學方面的研究,美國最新的封鎖措施會有較大的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