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先修路”這句老話,在云浮正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3月27日的“奮進第二個‘云浮30年’”交通專場發布會,吹響了交通高質量發展的奮進號角,以“縣縣通高鐵”的時代強音傳遞了振興信號,讓300多萬云浮市民真切感受到“出門就上高速、抬腳就乘高鐵”的美好愿景正從圖紙變為現實。
“十四五”的云浮交通建設碩果累累:500億砸出101個項目,新增高速38.4公里,高鐵投資88.4億元,農村小道“變身”1600公里的鄉村振興“通路”……這些數字背后是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正如有市民所說:“以前去廣州要倒騰兩趟車,現在佛肇云高速修好后,一腳油門1個多小時就能直達。”思勞東收費站的開通更像一劑“疏通劑”,讓困擾多年的交通堵點瞬間暢通,印證了“四個一批”機制不是“花架子”,而是能啃硬骨頭的“金剛鉆”。
如果說“十四五”是“補短板”,那么“十五五”就是“開新局”。1800億元的“超級大單”投向36個項目,“一環四軸多聯”的高速網、“一縱三橫”的鐵路網、“一江四港區”的水運網,編織起立體交通的“天羅地網”。最讓人期待的是“縣縣通高鐵”倒計時——2025年廣湛高鐵通車,2027年深南高鐵圓夢。廣湛、深南高鐵建成通車后,屆時從云浮到廣州,僅需37分鐘即可抵達,比自駕用時節省1個多小時,這無疑讓“1小時生活圈”從概念變為現實。
這場交通“大會戰”不僅是物理空間的“舒筋活絡”,更是發展格局的“裂變升級”。農村公路從“羊腸小道”變身“致富康莊”,5個碼頭項目讓西江航運“如虎添翼”,低空經濟布局更讓云浮有了“上天入地”的想象力。當“東融灣區、西接RCEP”從口號變成現實,云浮將徹底告別“交通末梢”的歷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向西開放的“黃金走廊”。
站在第二個“云浮30年”的起點,這場交通變革猶如一列高速列車,載著云浮人的夢想呼嘯前行。從“走得了”到“走得好”,從“交通走廊”到“經濟動脈”,全市上下只要保持“釘釘子”精神,把每個交通項目都建成“民心工程”,云浮定能跑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讓“暢行天下”的美好愿景早日照進現實!
【記者】劉錦全
【編輯】甘得意 陳敏賢 陸致彤 區云波
【校對】梁世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