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中國人喚醒春天的儀式感,似乎都藏在一杯茶里。
陸羽在《茶經(jīng)》里留下一句:“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這寥寥幾句,道破了春天的時令密碼。龍井、雀舌、仙毫、毛尖、翠芽、猴魁、紫筍、銀針……這些茶名像極了春天的詩行,每一筆都浸潤著山野初醒的鮮嫩。
圖源:視覺中國
從古至今,中國人骨子里對“鮮”的追逐從未改變。春茶的鮮,是時間的“急先鋒”。當?shù)谝豢|陽光刺破霜凍,茶芽在枝頭“蘇醒”,采茶人的指尖便已蓄勢待發(fā)。
明前茶是時間的信使,頭采芽是季節(jié)的初啼,有人偏愛驚鴻一瞥的嫩綠,有人沉醉元氣淋漓的鮮爽。但歸根結底,不過是想把春天的第一口鮮,鎖在杯中。
圖源:迎澤發(fā)布
今天是好風光融媒推出清明特別策劃——《一起在山西“過春天”》第三期,清明假期“余額”清零,繁忙的工作已悄然逼近。讓我們一起泡一壺茶,趕走開工的焦慮,讓舌尖替你完成一場說走就走的踏青。畢竟,春天的鮮味稍縱即逝,就像假期一樣。
山西的藥茶
被低估的“潛力股”
據(jù)《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記載:“傳神農(nóng)氏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所以山西作為神農(nóng)炎帝的故鄉(xiāng),制作和飲用藥茶已有數(shù)千年歷史!
如今,山西藥茶的原料與產(chǎn)區(qū)分布廣泛,已初步形成六大特色產(chǎn)區(qū):太行山、太岳山連翹葉茶基地,晉南邊山丘陵區(qū)槐米茶、菊花茶基地,恒山黃芪茶、枸杞芽茶基地,呂梁山沙棘葉茶、紅棗葉茶基地,晉東南桑葉茶、黃芩茶、黨參茶基地,管涔山毛健草茶基地。
圖源:山西文旅融媒體中心
連翹茶
連翹其實是一味中藥,分布很廣,連翹茶在全國,冠山連翹茶尤為著名。
在唐代就有山西人飲連翹茶長壽的記錄。這一記錄,一直延續(xù)到清代,仍被奉為長壽秘訣之一。康熙皇帝更是對平定冠山的連翹茶情有獨鐘,御賜“延年翹”,并將其作為皇室貢茶。
冠山的海拔1080米,正是野生連翹的最佳生長地帶。正因為連翹有這個獨特的生長環(huán)境,所以冠山連翹茶,葉面小、微黃非常均勻,微量元素含量多,特別適合制茶,喝上去有巖香。
圖源:山西文旅融媒體中心
這里的連翹茶采用古法制作,工序多達11道,包括“九蒸九曬”,青、揉捻、晾曬……每一步都極其講究,破壞葉面結構的同時,還能激發(fā)出獨特的果香氣,讓人喝一口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饋贈。
圖源:山西文旅融媒體中心
毛健茶
毛健茶產(chǎn)自忻州,寧武一帶尤盛。毛健茶在他們這里被譽為“神仙茶”,是家家戶戶必備的飲品。這種神仙茶其實源自神仙草,即當?shù)靥赜械拿〔荨iL期飲用毛健茶,不僅可以健胃消食,還能有效預防感冒、咳嗽、頭痛等常見病癥。
這種叫茶的草,當然與晉西北的氣候及飲食習慣有關,在雁門關一線,雖長期為苦寒之地,但牛羊肉是當?shù)鼐用袢粘1P中餐,飽脹之時來一杯藥茶,過不了多久,就又有了饑餓感,這樣周而復始代代相傳,于是神草就變成了當?shù)厝沼枚挥X的飲品。
桑葉茶
我國栽桑養(yǎng)蠶歷史悠久,最早就是從黃河流域開始的。晉城作為北方的絲綢之鄉(xiāng),早在商周時期,就出現(xiàn)了“桑林”的地名。《竹書紀年》載:“商湯二十四年大旱,王禱雨于桑林。”
桑葉是植物之王,有“人參熱補,桑葉清補”之美譽,是國家衛(wèi)生部確認的“藥食同源”植物。
圖源:山西經(jīng)濟廣播
李時珍對桑葉及桑樹的評價非常之高,《本草綱目》中記載:“桑箕星之精神也,蟬食之稱文章,人食之老翁為小童。”所以桑葉又名:“神仙草”。
而且桑樹的渾身是寶:桑葉清肺潤燥、明目護眼;桑葚滋陰補血、烏須生發(fā);桑枝祛風利關節(jié);桑白皮瀉肺平喘。甚至連桑樹上的寄生植物桑黃都被視為珍貴藥材。
圖源:山西經(jīng)濟廣播
茶香四溢的“隱秘角落”
山西不僅有令人驚嘆的藥茶,還有許多適合品茶的絕佳之地,讓你可以一邊品味香茗,一邊感受茶文化的深厚底蘊。
乾和祥茶莊類博物館
這是山西省首家茶文化類博物館,在太原市鐘樓街乾和祥老店左側。跨過高高的門檻,轉角隔離了門外的車水馬龍聲。走進博物館,一進門便聞到了濃郁的茉莉花香。
古色古香的柜臺上,一摞摞紙包的茶整整齊齊擺放著,傳統(tǒng)的紙包風格不僅頗具古意,也能更好地保留茶葉風味,置身其間,竟有幾分穿越時空的感覺。
圖源:迎澤發(fā)布
懿曲社
在太原的食品街,一家名為“懿曲社”的相聲茶館,歡聲笑語、人聲鼎沸間,卻能體會到當年老茶館的熱鬧與市井氣息。
自朱紅大門進入“懿曲社”,仿佛空氣里都帶有幾分歡快。雕花舞臺上,兩名相聲演員一唱一和,精彩的“包袱”不時引得全場觀眾捧腹大笑。觀眾席一張張方桌上,擺放著茶壺、點心。欣賞節(jié)目之余,來一杯熱氣騰騰的香茶,讓人倍感愜意。
圖源:迎澤發(fā)布
漫煮茶園
茶館坐落于太原市迎澤公園西南望景樓一隅,庭院中央是一方池塘,池塘邊點綴著幾塊形態(tài)各異的山石,不經(jīng)意間,片石山林呈現(xiàn)出幾分閑情野趣。這里匯聚了茶文化、園林藝術和傳統(tǒng)建筑風格,移步換景,布局巧妙。
茶座散落在園中露天區(qū)域,藤椅木桌松樹旁,一壺茶配一碟瓜子,一晃眼就是一下午。天氣晴好時,吹著風曬著太陽在這里喝茶,真是妙哉。
圖源:迎澤發(fā)布
馬侖茶庭
馬侖茶庭是忻州首家新中式茶館。它位于忻州古城秀容書院的正對面。院中的花墻將飲茶空間、閱讀空間,院落空間分隔開來,而且還加入了各種茶元素和茶材料。
店家還特地用本地特色毛健茶的茶湯上色刷墻,讓來這里喝茶的顧客可以更深切地感受人與自然的深度融合。
圖源:山西忻州古城
如今飲茶已不是老一輩才偏好的“老傳統(tǒng)”,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愛上品茶。對他們而言,茶不僅是一種飲品,還成為國潮文化的一種介質,從茶韻悠揚里,尋找獨特的個性和品味。
山西書寫了關于茶的“傳奇”
這些茶館中有許多我們常掛在嘴邊的很多名茶,可這些茶卻不是產(chǎn)在山西。即使這樣,但山西人還是在茶葉貿(mào)易中書寫了傳奇。
全長1.4萬公里的“萬里茶道”,從福建武夷山的茶山間啟程,穿越千山萬水,途經(jīng)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內(nèi)蒙古等地,再進入蒙古國境內(nèi),直至遙遠的俄羅斯恰克圖。
晉商們憑借敏銳的商業(yè)嗅覺,硬是在這“無中生有”地開辟出一條茶葉貿(mào)易的通道。他們到南方產(chǎn)茶省份開始是收購茶葉,后來承包茶山,每年雇傭成千上萬農(nóng)民從事采茶及磚茶的加工。然后,通過陸路、水路、陸路長途跋涉的運輸、中轉,出口到國外。
圖源:SXRTV奮晉者說
晉商巨賈中經(jīng)營茶葉的居多,尤以榆次常家、祁縣渠家、祁縣喬家、靈石王家、汾陽牛家等家族為甚。
其中,長裕川是當時渠家最大的茶莊,總號設在祁縣,分號由十余處,是晉商開設時間最長、規(guī)模最大的茶莊之一。
如今,位于祁縣古城內(nèi)段家巷北口的長裕川茶莊舊址已成為晉商茶莊博物館,向游人展示著“晉商與茶”的故事。
圖源:晉中市博物館
以及電視劇《喬家大院》的都知道:茶葉帶來的巨額利潤將喬家的生意拉回了正規(guī)的同時,也讓山西喬家享譽全國,就連當時的皇室都十分看好喬致庸的茶葉生意。
據(jù)史料記載:京師是山西商人集聚的地方,茶商占有很重的地位。所以,“萬里茶路晉商開,天下茶商晉占半”,正是山西茶商的真實寫照。
茶的魅力,總讓人沉醉。一杯清茶,入口先是微苦,再是甜,最后是回味無窮的甘香。茶的韻味,與大千世界、紛繁人生相呼應。閑來無事之時,不妨也為自己泡上一杯茶,在清幽茶香里,體驗人生滋味。
來源:人說山西好風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