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有哪些文物點?
這些文物現狀如何?
有什么歷史價值?
又有哪些新發現文物線索?
為給這些“寶貝”建立檔案
并備注完整的“身份證”信息
我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正積極推進
測量+拍照+掃描
數據和圖像更加精準
龔家宅
近日,記者隨崇州市文物普查工作隊工作人員,到位于我市金孔雀路團結里25號(原35號)的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龔家宅進行文物普查。
龔家宅屬于民國時期建筑,建筑面積756平方米,磚木結構,大門為磚砌八字形。2020年,龔家宅被列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
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作人員用戶外測量、三維掃描以及無人機拍攝等方式開展文物普查。通過使用戶外RTK測點精確測量房屋的面積和準確位置,所得數據將用于繪制區位圖及CAD出圖的面積。三維掃描則是通過掃描建筑了解文物的幾何節點,從而生成文物的二維三維圖,并達到毫米級的掃描結構,使生成的圖像更為精準。
薛模宇
崇州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隊隊長
無人機是對文物建筑的整體攝影、全景掃描、拍攝文物45度角的立面照片。拍攝的照片作為參照,讓大家知曉文物點位的周邊狀況、全景以及后期傾斜攝影的預處理和建模。
現場資料采集完成后,工作人員回到室內進行相關數據和資料的錄入和整合,并通過衛星圖繪制坐標輪廓以及周邊環境。同時通過總平面圖,描述現在文物的情況、尺寸,最后將這些資料進行上傳。
信息采集有序推進
已錄入文物點400余處
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于2024年啟動,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24年4月底前):建立普查機構,開展業務培訓。
第二階段(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以縣域為基本單元,實地開展文物調查。
第三階段(2025年6月至2026年6月):認定、登記,逐級驗收并向社會公布普查成果。
我市為第一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較為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目前,我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處于第二階段——實地開展文物調查階段,16名普查人員分成4個普查小組分別開展外業和內業工作。外業組主要負責對文物點位的現場調查測繪、三維數據采集和新發現文物線索的征集確認等,內業隊員根據外業采集數據進行圖紙繪制和數據資料錄入。
孔晴
崇州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組調度員
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數據信息采集、錄入文物點403處,占2012年“三普”文物總數91.4%,新發現文物線索數十條,采集錄入新發現文物點位數據十余條。
下一步,我市將根據2025年四川省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相關會議精神,繼續按照“成都標準”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崇州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從而全面掌握我市的文物資源現狀,為科學保護和利用提供依據,并將普查成果用于推動文化旅游、教育普及等多方面,讓更多人了解崇州的歷史與文化。
文物普查知識科普: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者,是文明的傳承者。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文物普查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工作。
問
一、文物普查究竟是什么?
答
文物普查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尋寶”行動,對一個國家或地區內的文物資源進行全面、系統地調查和登記。普查的內容包括文物的種類、數量、分布、保存狀況、歷史價值等。通過普查,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完整的文物檔案,給文物們一個“身份證”,為后續的保護、研究和利用提供基礎數據。
問
二、為什么文物普查很重要?
答
1.摸清家底,掌握資源
文物普查的首要任務是摸清文物資源的“家底”。通過普查,我們可以全面了解文物的分布情況、保存狀態以及歷史價值,為制定科學的保護政策提供依據。
2.科學保護,避免流失
許多文物因缺乏有效的保護措施而逐漸消失。通過普查,我們可以及時發現那些瀕危的文物,采取緊急保護措施,避免它們因自然或人為因素而損毀。
3.傳承文化,增強認同
文物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普查,我們可以更好地展示文物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增強公眾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文物普查不僅是對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更是對歷史文化的傳承
它讓我們更好地了解過去
也為我們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讓我們攜手并肩
守護這些歷史的印記
留下更加豐富、多元的文化遺產
記者|羅鈺佳 李婷
編輯|余霞 張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