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韓國憲法法院以8比0的絕對優勢通過對尹錫悅的彈劾罷免,但李在明和在野黨恐怕也就高興了一小會,因為尹錫悅沒有一點要退出的意思。
罷免后的4月6日尹錫悅第二次發表聲明,對那些支持和聲援他的民眾表示感謝,稱“非常抱歉和難過”。在對支持者們的話里,他不忘說這是“大家為捍衛自由和國家主權奮斗,將被銘記的歷史篇章”。直到此時尹錫悅都沒有對判決做出接受的表示。
美聯社報道,韓國憲法法院的裁決將觸發新總統的補選,而尹錫悅不會就此淡出公眾視野。他有可能將自己推上政治議程,團結核心支持者,并影響下一任領導人的選擇。
就此來看,尹錫悅是“不服輸的”,而且他已經在行動了。對他和執政黨的對手,尹錫悅依然蔑視,繼續支持對在野黨司法打壓和輿論攻擊。
所以僅僅是彈劾成功,仍然算不上韓國政局的大結局,李在明宣布將在4月9日辭去黨首,全心投入選舉。不過李在明即使有最高的支持率,要當選還有三道坎:
第一,執政黨已經對李在明二審被判無罪一事上訴,三審未定,李在明仍有可能被判有罪
第二,在野黨在彈劾宣判之前就稱李在明有暗殺威脅,有偷運手槍入境,不久前有報道稱在機場查出子彈
第三,韓國的撕裂加劇,李在明及其共同民主黨雖然有最高支持率,但總體數據不高,執政黨和尹錫悅還在激化矛盾,李在明黨內其他候選人也宣布參選
首先是李在明身上的案子,其判決對李在明的政治生涯有重要影響。在2024年11月首次判決中被判有罪,近期二審推翻一審判無罪,但不久檢方就提出上訴。
韓國實行三審三判制度,三審由韓國最高法院進行,且擁有終審效力。無論前兩次判決如何,第三次判決將確定整個案件的性質。
現在李在明案正被推向三審,他是否能參與大選又變成了一顆定時炸彈。
其次據央視新聞報道,3月12日則報道共同民主黨稱,有情報顯示有人在密謀暗殺李在明,計劃偷運手槍入境。到了4月,韓國警方則在仁川國際機場的垃圾桶內查出子彈。
李在明的人身威脅是共同民主黨曝出的,要說證據確鑿也談不上,可巧合就在于4月警方發現子彈。無論這些是否構成聯系,李在明曾經確實受到過極端反對者的襲擊。
在韓國不斷撕裂的當下,李在明要繼續大選,他面臨人身威脅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大。
李在明在2024年遇刺
最后,尹錫悅被彈劾了但也沒退出政壇,相反他看見了韓國還有一批堅定的擁護者,連續兩次發聲都“不服輸”,進一步刺激這些擁護者。另一方面,有分析人士指出,尹錫悅此舉更想推一位保守派總統上臺,這樣可能給予他赦免。
而共同民主黨內部則出現“分歧”,非李在明系的如金斗官和金慶洙陸續宣布參選。韓國的民調顯示,共同民主黨支持率最高,但仍有30%左右的選民尚未確定立場。在政黨支持率上,共同民主黨為40.7%,國民力量黨仍有32.4%,還有17.6%的無黨派人士。
就支持率來看,李在明和共同民主黨的當選算不上特別有把握。
因此,雖然李在明的支持率目前領跑,但據政界普遍推測的6月大選日還有很長的時間,中間出現變數的可能性極大。這不僅關乎李在明的選舉結果。
韓國接下來的選舉,可能是自20世紀80年代實現民主轉型以來最緊張的選舉之一,政界和社會層面的兩極分化嚴重。所以接下來大選很可能不是平息風暴,而是引發更可怕的風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