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人對李紈的教育理念提出質疑,因為在她的教育下,兒子賈蘭似乎成了跟她一樣冷漠且麻木之人,面對親叔叔跟人打架斗毆,他竟然置身事外,還說出不與他相干這樣的話來。
此前我對此也頗覺意外,怎么有人能眼見著自己親叔叔跟人動手完全無動于衷呢?但當我站在李紈母子的立場再去重新審視這件事的時候,我發現我錯了。
我們需要弄清一個事實,整個賈府,對,包括寧國府在內,誰有他賈寶玉得寵?沒有!他是賈母的心頭肉,是整個賈府眾星捧月式的鳳凰蛋!這樣的人,在自家的學堂跟人斗毆,他會吃虧嗎?
當然不會!賈寶玉不僅不會吃虧,還極有可能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得寵,逼迫與他起爭執的一方賠禮道歉!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金榮最終給秦鐘磕頭認錯,這件風波才算平息。
說到這,必須再提醒大家一下:整件事,矛盾雙方的當事人,一個是秦鐘一個是金榮,賈寶玉并不是真正的當事人,他只是為了幫秦鐘,被裹挾著參與了進來。
關鍵,這件事還不是什么光彩之事,而是金榮發現秦鐘與香憐私下相好,所以鬧開了,后來在賈薔對寶玉小廝茗煙的煽風點火下,事情才鬧大。
因此,面對這樣復雜的一場爭斗,原本就年幼的賈蘭,為什么要去蹚這個渾水呢?換句話說,賈寶玉身邊得力的小廝可不少,都參與了這場鬧劇,他賈蘭如果真的參與進去,不僅幫不了忙,還可能會幫倒忙,寶玉還得顧著他也說不定。
說白了,賈寶玉的人生根本就不需要賈蘭幫忙啊,反過來,李紈母子倒是真的需要人幫,在古代,女子沒了丈夫,孩子沒了父親,想想得多可憐啊。
即便李紈在賈府,生活上并沒有受過什么委屈,一年到頭收益大幾百銀子,看上去非常不錯,賈母也比較疼賈蘭,時不時派人送菜,可誰又懂孤兒寡母內心的悲痛呢?
賈府自然可以多多地補貼這對母子,給錢給物都比眾人多一倍,但他們內心真正缺失的東西,誰都給不了啊。即便是原本屬于他們的東西,也在賈珠去世后,被賈府那無形的大手殘忍地收回。
對李紈來說,身為寡婦的她,要在賈府優雅平和地活下去,就必須要杜絕外界的一切干擾,切斷與外界的一切人情連接,只做好自己就行。
當時的現實,不允許這對母子去惹任何麻煩,給人留下話柄,讓人在背后說閑話,那不是自幼受過良好女德教育的李紈所希望看到的。
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對李紈來說,她在做好自己的同時,自然也會這樣去教育兒子賈蘭。你要好好讀書,其他任何事都與咱們無關,你不需要參與,不需要發言,不需要見義勇為,更不能意氣用事。
或者我們可以這么說,賈寶玉可以犯無數次錯誤,即便賈政氣的要打死他,還有賈母和王夫人拼死為他兜底,為他的所有錯誤買單。但賈蘭不可以,他不能犯任何錯誤!如果他像寶玉那樣,身為寡婦的母親李紈,又靠什么來給他兜底呢?
他必須要埋頭學習,默默努力,自幼沒了父親的他,沒有任何理由不努力,除了默默努力,他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賈寶玉可以不好好讀書,可以打架斗毆,但賈蘭不行,他的人生經不起折騰。
我們可以假設一下學堂風波這件事,如果賈蘭當時忍不住插手了,幫了自己的叔叔寶玉,會是什么后果?你以為王夫人知道后會夸獎孫子賈蘭懂事知道護著叔叔,甚至她會因此對兒媳另眼相待?
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學堂風波這件事,本來就不光彩。說白了都是秦鐘和金榮挑起來的,跟寶玉沒什么關系,寶玉不好好讀書,仗著身份為秦鐘助威逼迫金榮下跪,已經是大錯特錯不務正業了。但前面我們說了,他有資本和底氣啊,因為他后臺夠硬。
賈蘭如果幫了,結果只有一個:出力不討好。王夫人不會覺得他幫了親叔叔,還可能覺得賈蘭也不懂事,跟著叔叔一起鬧,還幫了倒忙,這李紈是怎么教的蘭兒?
甚至,可能賈府之人都覺得賈蘭也不好好讀書,也是個頑童,乃至于懷疑李紈有沒有能力教好孩子。而金榮的姑媽璜大奶奶,面對寶玉助威尚且說話那樣,如果是賈蘭,指不定她怎么評價李紈呢!
因此,李紈的教育理念沒錯!俗話說得好,言輕莫勸人,就整個賈府而言,誰又有他賈寶玉得寵有發言權呢,況且賈蘭小了幾歲,這件事,不管是幫叔叔,還是居中調和,他都不足以服眾,也沒有資格出面擺平。
母子倆在賈府雖然沒受到誰的欺負,但孤兒寡母生活在豪門之中的那種心境,外人可能無法體會,他們總是小心翼翼,總是謹小慎微,唯恐多說了一句話,多管了一件事,就給自己招來許多閑言碎語。
所以,即便王夫人讓李紈管家,她也只能做個佛爺,輕易不會有任何言論,就像她自己曾說過的,不管你們的廢與興。是她真的不想管嗎?是她真的不想像王熙鳳那樣做管家奶奶嗎?不是!是她的寡婦身份,不允許她有任何哪怕一絲一毫的言差語錯。
既然多說多錯,多做多錯,那不如少說少做,或不說不做,只做好自己分內之事即可,這樣一來,任何人都無話可說,因為她沒有任何把柄落在別人手里。何況她是個守節的寡婦,她不惹事已經很好了,誰又會過多地苛責她,說她關鍵時刻不出手呢?
對李紈來說,甚至就是哭,她都會極力隱忍,如果不是寶玉挨打時王夫人提到了賈珠,如果不是螃蟹宴時李紈多喝了兩杯酒,也許她永遠不會讓外人看到她的眼淚,窺見她內心這一生都無法愈合的悲傷。
當然,賈蘭終究是個孩子,所以元宵節燈謎眾人都在,但因為賈政忘了喊自己的孫子,所以小家伙就生了氣,不喊不出來。細想想,這何嘗不是小孩子感受到被輕視后的一種任性而又無奈的邀寵啊?
是啊,整個賈府所有子孫的光芒,都被賈寶玉奪了去。小小的賈蘭,只能在母親的教育下,默默努力著。既然他人遮住了屬于你的光芒,那你就自己好好學習,將來讓自己閃閃發光,那樣誰都不會再遮住你的光芒。
李紈如此教育賈蘭,自然有她的良苦用心。在講究女子三從的古代,丈夫一死,兒子賈蘭就是她最大的希望和依靠了。而賈蘭在這個賈府之中,想要擁有一席之地,擁有更多的發言權,被更多人看到,他除了努力,沒有更好的選擇。
對李紈母子來說,賈寶玉一出生就擁有的一切,他們母子需要付出十倍二十倍的努力才能得到,而這,本來就是屬于他們卻又隨著丈夫的去世突然被收回的東西。好在,賈蘭是個爭氣的孩子,沒有讓母親失望,在母親的教育下,他也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對于一個單身母親來說,大約沒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兒子出息了更能讓人揚眉吐氣和欣慰的了,自己背后多年默默的努力,所付出和犧牲的一切,在那一刻,都值了。
有一個細節很有意思,探春起詩社時,李紈竟然罕見地熱情高漲,并且還說,自己前年春天就有這個意思,但后來覺得自己不會作詩,瞎添什么亂啊,所以就沒提。
真的是這樣嗎?也許事情沒那么簡單。李紈第一個想到起詩社,但最終一個字沒說,直到探春起詩社她才說出曾經的想法,為什么?也許當初她想起社后,立馬又覺得此舉可能會將她置于聚光燈下,這不是她想要的結果。
她只想做一個清凈守節的寡婦,而發起成立詩社與她自己所極力營造的人設嚴重不符,還可能因此被賈母、王夫人知道后對其產生一些看法,比如覺得她不務正業,覺得她不守本分……
因此,李紈剛有了起社的念頭,立馬又撤回了一個起社的念頭。孤兒寡母活在豪門之中,看上去衣食無憂,什么都不缺,可他們最缺失的那一塊,任何人都給不了,這一塊是丟失的尊嚴,是發自內心的尊重,是原本屬于他們的光明!
他們的一生,大半生都在沉默和努力中度過,不管世人怎么議論,說他們冷漠也好,麻木也罷,甚至于見死不救。但有一個事實誰也不能否認,那就是后來的賈蘭,科舉高中,出人頭地了。沒有任何人的偏愛,沒有任何后臺的加持,這對孤兒寡母,在熱鬧喧囂的賈府看不到的晦暗沉靜的角落里,終于拼出了自己的人生。
沉默是金,這句話說得真好。因為該沉默的時候你保持沉默,開始努力模式,終有一天,你的沉默,會讓你光芒萬丈!
作者:夕四少,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