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賽男 上海報道
2025年4月3日凌晨,美國公布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引發全球市場關注。
截至4月7日中午,A股已有30余家上市公司公開回應美國關稅政策調整對公司的影響。
4月7日,藍思科技(300433.SZ)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得益于前瞻性的全球化布局和持續深入的多元化發展戰略,公司已構筑起穩健的全球供應鏈體系,經全面評估,預計關稅政策變化對整體經營影響非常有限。
據悉,截至目前,藍思科技在全球擁有9個研發和生產基地,包括位于越南、泰國、墨西哥的生產基地及多個國際辦公駐點。
公司方面表示,通過從戰略上拓寬全球業務版圖,使自身的制造能力與全球市場動態相契合,滿足國際客戶在全球范圍內的供應鏈需求,可以有效抵御地緣風險。
“關稅不是海外布局的唯一考量,這種貼近市場、分散風險的布局邏輯,不僅降低物流與人力成本,更使公司深度嵌入客戶的全球供應鏈體系。”公司相關人士表示。
財報數據顯示,藍思科技2024年海外業務占比58%,據了解,其中大部分出口通過國內保稅區完成,天然規避關稅波動風險。針對海外組裝廠的零部件供應,公司與海外客戶交易采用離岸價或向客戶收取運費交貨到指定目的地,由進口方客戶承擔關稅繳納。
公司介紹,這種責任分界清晰的方案,已在支持印度、越南等地整機量產中驗證實效。例如越南基地經過8年發展,已建成覆蓋海外客戶的研發-生產-交付閉環體系;墨西哥基地則就近服務北美客戶,規模和效益逐步顯現。
在關鍵原材料進口端,公司的玻璃基板采購已形成日本、韓國等為主的供應矩陣,且進口方式為加工貿易保稅進口,不涉及進口關稅。
此前藍思科技披露的2024年年度報告顯示,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698.97億元,同比增長28.27%;歸母凈利潤36.24億元,同比增長19.94%;扣非凈利潤32.86億元,同比增長46.31%。2024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08.89億元,同比增長17.08%。隨著國內市場戰略地位的提升,藍思科技內銷營收占比已達42%,并開始布局AI眼鏡和人形機器人等新興領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