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以下簡稱“廣以”)第五屆本科畢業生即將踏上新的征程,廣以推出2025屆本科畢業生系列專訪,分享學子們關于熱愛、堅持與蛻變的閃光時刻,記錄他們如何以奮斗為筆,繪就屬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從聽不懂課、頻頻掛科,到直博錄取,劉小奇在廣以書寫了屬于自己的“翻盤”劇本。在飽嘗困難與挫敗滋味的數學求索路上,“放慢腳步、專注科研”是他的答案之書,幾年沉淀換來的破土生長,終在更廣闊的天地中開花結果。
心態轉變:“不懂得取舍,就會得不償失”
“我是一個比較沒有數學天賦的人,”劉小奇多次表示,“不太具備把抽象的東西具象化的能力?!边M入大學,他發現高中時訓練出的計算能力不再“通行”。聽不懂的數學課堂,伴隨著接踵而至的考試不及格和強制性課程,一度讓他陷入焦灼。“我越想把學分趕上去,就越要報很多課?!眲⑿∑婊貞浧鹱约捍蠖r的狀態,“但得到的結果卻是相反的,因為我每門課都學不扎實,掛科就更多?!?/p>
為了打破這種惡性循壞,他決定放慢腳步,將目標調整為5年畢業。“這是最大的思維轉變,”他笑笑,“退一步海闊天空。過了那一階段,我的心態就穩了。”自那時起,他不再擔憂延期畢業,開始以坦然的心態接受大學多上一年的捶打,學不好的課就重修,難以突破的研究就多磨,消化不了的知識就多問,一點一點積累,在穩扎穩打中“靜待花開”。
“雖然過程比較曲折,但結果是好的。”當修了四次的群論從59提高到100分,當每個學期的績點一格格爬升,當直博碩士錄取紛至沓來,曾經被迫延長的賽道,也成了助力他加速奔跑的最佳輔助。“沒有多上的這一年,我是肯定不可能獲得這些錄取的,”他常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最重要的就是沉下心來,不要浮躁。不懂得取舍,就會得不償失?!?/p>
劉小奇曾擔任廣以第三屆學生會主席
科研之路:“它的成就感來得慢,也來得大”
如愿的申請結果,除了有扎實的學業成績托底,更得益于劉小奇早早積累的科研履歷。大一暑假,他便申請進入物理系副教授Khadga Karki的課題組,并在大二上正式入組。“雖然我不是物理專業的,但是我會寫程序,”劉小奇解釋,“可以給實驗室里機器做二次開發,利用編程提升做實驗的效率。”
一次次實驗的思考與驗證,帶來了專業所學落到實處的成就感,也提升了劉小奇在信號處理和算法優化方面的能力。2023年初,他與團隊成員通力合作,在研究中利用C/C++和圖形用戶界面開發實驗設備,優化測量效率,最終以第三作者的身份發表論文于高水平SCI期刊ACS Photonics(IF:6.5)。
劉小奇與課題組成員,右一為廣以副教授KhadgaKarki
進入大四,為了拓展在計算機領域的研究經驗,劉小奇選修了“計算機科學項目”課程,并在Guillermo Morales-Luna教授的指導下,開展了與理論計算機科學相關的項目,也找到了更為精準、也更符合自身興趣的密碼學研究方向。項目結束后,他主動爭取機會,詢問教授是否有其他科研項目可以參與,表示不計學分也愿意投入其中,最終順利加入教授課題組。
當Cryptography期刊(JCR Q2)的錄用通知落入郵箱,劉小奇也迎來本科階段首篇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SCI文章。該研究歷時半年,基于切比雪夫多項式的編碼框架,深入探究其常見攻擊的有效性,以及攻擊在特定情況下的失效原因,并調整了框架參數,從而提升了該系統的魯棒性。項目中積累的實戰經驗,也成為他獲得博士錄取的“決勝關鍵”。
“科研是一個需要沉下心來做的事情,不能急于求成。它的成就感來得慢,也來得大?!痹趧⑿∑嫜壑?,科研成果以月或以年計,“等待”是常態,“無果”更是家常便飯。只有耐住性子,保持專注,才有可能水到渠成。(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焦小新)
作者:焦小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