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北京文物店里來了位老婆婆拿著個破碗來問價錢。工作人員看了一眼給了她80元錢,老婆婆便歡天喜地地走了,不料工作人員摸了下碗內底,驚呼:錢給少了快追!
另一名工作人員聽到這句話,不由得皺眉、撇嘴:“一個破雞碗而已,臟不拉幾的,給80塊都多了,何來的給少一說?”
誰料,多年后,這個“破雞碗”竟然出現在了北京博物館內,價值好幾億!
博物館中的文物琳瑯滿目,讓人眼花繚亂,眾人的眼神卻齊刷刷望向那個不太起眼的“缽”,因為它被放置在博物館最顯眼的位置,這個缽到底有何來歷?
1973年,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太太正遭遇揭不開鍋的窘境,肚子餓的咕嚕咕嚕作響,但卻不敢對家中飼養的幾只雞下手,那雞可是寶貝,要用來下蛋的。
忽然,老太太看到盛著雞食的破碗,心中有了想法,那破碗是老太太爺爺留下來的,爺爺臨終前將那破碗交付到孫女手上:“這破碗是文物,我走后,千萬不要扔!”
當時,年幼的孫女兒并不知道那看起來其貌不揚的破碗到底能有什么價值,但還是聽話地點點頭,將那破碗收藏起來。
多年過去,當初的小女孩兒也成為了頭發花白的老太太,那天,她望著吃食的雞發呆,突然回想起了爺爺臨終前的一幕。
“這破碗爺爺當初說是文物,如今生活拮據,不知道這文物能夠換些錢補貼家用?”
老太太抱著試一試的心理,拄著拐杖前往了北京文物局,工作人員正在忙碌,看著步履蹣跚的老太太,連忙上前攙扶。
“老奶奶,您有什么事情需要幫助嗎?”
聽到工作人員滿是關心的詢問,老太太顫抖著從布袋中拿出一只破碗:“同志,這是我爺爺留下來的文物,不知道能不能換點錢?”
工作人員從老太太手中接過那只破碗,眉頭輕輕皺起,那破碗散發出一股難以言說的氣味,仿佛是什么東西餿了一般。
老太太面容有些尷尬,頗有些不知所措,開口解釋,那碗是她爺爺蓋房子的時候從地下挖出來的。
爺爺去世后,她便將那個碗用來裝鹽,只是碗有點大,不太合適,后續被她用來充當喂雞的器具了,這才有些難聞。
工作人員聽后點了點頭,隨后仔細觀察面前的破碗,碗的口徑大約在20厘米左右,厚度大約在0.5厘米,釉面坑坑洼洼、有些粗糙,大致一看,很像是鄉下土窯燒制出來的普通陶器。
看著老太太眼巴巴地瞅著自己,工作人員心地善良,想著或許是老太太遇到了什么難處,于是便給了老太太80塊錢。
80塊錢不算少了,遠遠超出老太太的預期,老太太對著工作人員千恩萬謝,將碗留下,歡天喜地帶著錢離開了。
老太太離開后,工作人員再次觀摩起那個碗,手觸碰到碗底的時候發現了些許不對勁兒,工作人員連忙拿出東西擦拭一番,發現碗底刻著幾個大字:大明宣德年制!
宣德為明宣宗朱瞻基所處朝代的年號,顯然,那個碗當真是文物,而且還是明朝的文物,這下子,工作人員不淡定了,連忙追出去,發出驚呼,這才有了開頭一幕。
等到工作人員沖出去尋找老太太的時候,老太太已經消失在人來人往的街道中,不見了行蹤……
工作人員也深知碗不一般,當即聯系了文物局的專家,十幾名專家匆匆趕到,一眼就看出了那碗必是文物。
“這碗是明朝宣德年間的文物無疑,是當時十分著名且稀有的灑藍釉工藝,必是出自景德鎮御窯廠制作的頂級陶器,有可能還是明宣帝朱瞻基使用過的碗。”
一位見多識廣的專家,在見到那只碗之后,當場給出了答案,眾多專家看著被清理干凈的碗臉上無不驚駭,誰能想到這樣珍貴的文物竟然先后被充當鹽碗、雞食碗呢?
碗通體藍色,上面帶有深淺不一的白色斑點,全球僅存的灑藍釉器物也只有三件,曾有一只灑藍鈾碗于1980年被拍賣,最終成交價為370萬港元。
后續,這只灑藍釉碗被估價5億人民幣,放置在北京博物館,并永久珍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