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我國放飛50羽軍鴿穿越首顆氫彈爆炸的蘑菇云,但平安回來的只有45羽,正當人們感到惋惜時,它們竟然創造了一個奇跡……
蘑菇云的輻射危害可想而知,更何況氫彈試爆的地方可是在羅布泊,那里可是“死亡之海”。
大家都以為剩下的五只軍鴿兇多吉少了,可沒想到等到部隊回到昆明時,竟意外發現了不知一路上吃了多少苦的剩下的五只軍鴿。
從羅布泊到云南昆明,直到現在,人們也依然不知道這五只鴿子是怎么飛回來的。
而能夠讓這批鴿子創造奇跡的人,就是我國的“軍鴿大王”陳文廣。
陳文廣之所以能夠訓練出這么多優秀的鴿子,大概也是因為他從小就對鴿子有一種異乎尋常的癡迷吧。
陳文廣青年時期就遇到了抗戰的全面爆發,為了避難他隨家人一路輾轉來到了云南昆明。
當時的昆明正好有美國人辦的軍鴿基地,陳文廣知道后便和那里的訓鴿隊長保持著友善關系,由于志趣相投,陳文廣在那段時間學到了許多他曾經不知道的訓鴿常識。
抗戰結束后,這位美國人和陳文廣惺惺相惜,覺得他不繼續馴鴿事業真的怪可惜的,于是便在臨走前特意給陳文廣留下了62只鴿子。
這62只鴿子就是陳文廣養鴿事業的重大轉折點,到了建國后,陳文廣的訓鴿技術更加精湛,也因為這項技能被部隊相中,請他去成都的通信部訓練軍鴿。
那個時候交通不發達,通訊手段也很落后,所以一支部隊保有著一定量的軍鴿在一些時候可以說是維持通信的大殺器,而陳文廣的技術就確保了軍鴿部隊能隨時抽出力量,執行異常嚴格的通信任務。
幾年下來,陳文廣培養出來的軍鴿,無論是從軍事比賽角度還是實戰角度,都是當時全軍數得上號的。
隨著時間的漸漸流逝,我國也開始重視起了核武器,但僅僅試爆一個核彈還不足以保護我國的全境安全,我們必須抓住時機,趕緊發展出氫彈來。
而我國的科學家也不逞多讓,1967年的時候,我國的氫彈就已經完成了所有的制造任務,只剩下試爆工作了。
這一次試爆極其重要,可是部隊里還是遇到了一個難題,就是如何收集爆炸云中的數據,全面評估這次試爆的威力。
上一次收集數據是我軍的航空部隊冒著生命危險,駕駛飛機從蘑菇云中來回穿越得到數據的,但是已經是驚險異常,軍委也對再派飛行部隊去剛氫彈爆炸完的蘑菇云里收集數據的行動保留意見。
大家都不想再讓飛行員冒生命危險,那該如何收集數據呢?
這時就有人提出,或許可以找一個叫陳文廣的人,他手下有一批軍鴿,讓軍鴿代替飛行員去蘑菇云里收集數據,其實也很有可行性。
只要鴿子能飛進云里,科研人員就有把握通過放置在鴿子身上的各種儀器,計算各種爆炸參數,這種方案很有可行性。
于是,部隊還真的找來陳文廣,詢問他有沒有可能辦到這件事。
陳文廣仔細想了想,其實軍鴿是可以飛向蘑菇云里的,但軍鴿本質上還是鴿子,鴿子害怕強光,而氫彈剛爆炸產生的蘑菇云里的放射物質,也會引起強光,萬一誤導了鴿子,很有可能就完成不了此仇任務。
但陳文廣還是咬咬牙結下了此事,畢竟強光影響只是一種極端情況,只要鴿子數量足夠多,還真的能代替人在危險區域穿梭,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他怎么會推辭不干呢。
于是,在和科學家商定后,陳文廣精挑細選了50羽最優秀的鴿子,讓這群特殊部隊執行這次異常艱難的任務。
好消息是等到事情結束后當天,就有45只鴿子飛回來了,帶來的數據足夠科研人員評估爆炸威力。
陳文廣也為犧牲掉的五位鴿子戰士而感到悲傷,但他沒想到這五只軍鴿竟然這么頑強,給大家創造了一個奇跡。
它們在迷失方向后硬是一路往南,飛回了云南的養鴿基地,而且身上的儀器一個也沒弄丟,科學家取回后里面的數據也非常豐富。
遙遙幾千里,五只軍鴿竟然真的活了下來,創造了奇跡,給大家帶來了驚喜,為這五只創造奇跡的軍鴿點贊!
#MCN微頭條伙伴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