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應試教育中找到素質教育的突破點,這本就是一項頗具挑戰的事情,因此即便現階段的基礎教育是在應試教育中不斷朝著素質教育過度,也讓不少家長感到無所適從,只因應試教育追求的是分數,而素質教育追求的是學生能力的培養。
而輔導家庭作業又是家長加入教育工作的主要手段,因此很多家長都在這個環節中發現了端倪:曾經簡單的小學課程變得越來越具有挑戰性,一道道看似普通的數學題背后,往往暗藏著對思維方式和生活常識的考驗,這種變化不僅讓學生感到困擾,也給家長的輔導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本以為小學階段的知識難度比較低,而許多年輕家長的普遍學歷有所提高,因此不少手握本科學歷的家長對于輔導小學生作業這件事更加自信,可這種自信往往更容易讓家長們掉以輕心,把作業中的題目看得過于簡單,導致輔導工作出現紕漏,不僅破壞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高大形象,還讓自己在老師面前丟了面子。
“我兒子哪錯了?”3600÷9=400被打叉,家長質問老師后反被打臉
很多人上學的時候都聽到過這樣的吐槽:課堂上天天講的加減乘除、復雜運算,放到實際生活中又有什么作用呢?就連買東西都用不到!可當數學知識真的跟生活實際相結合之后才發現,不是生活中遇不到數學,而是我們的思維早已被應試教育所固化了。
一名家長就遇到了這種情況,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家長看到題目的的要求之后,自信滿滿的寫下了3600÷9=400的答案,可令他沒想到的是,自己自信輔導的結果不僅被老師打了叉,自己兒子還被老師批評了。
為了捍衛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家長情緒憤怒地給老師打去電話,質問對方:“我兒子哪錯了”,得到的回答卻讓家長被打臉:題目給出的條件是進價,問題問的是售價,3600÷9=400算出來的是進價,進價怎么可能跟售價一樣呢?這點生活常識都沒有嗎?
一道簡單的數學計算題,不僅考驗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這已經不是簡單的知識點記憶與背誦了,而是將應試教育的題目與生活實際相幾何,現階段的基礎教育中,這類題目的比重在增加,也導致不少習慣于傳統解題方式的家長感到力不從心。
不止數學題目如此,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詞讀音的更新、英語教材模式和難度的改變,這些基礎學科的知識更新速度已經超過了家長們的預期。許多家長覺得憑借自己的學歷背景,輔導小學作業應該輕而易舉,殊不知教育內容和方法都在與時俱進,曾經的解題思路可能已經不再適用,這種落差讓一些家長破防,覺得自己在孩子面前失去了權威。
教育模式的側重點在發生改變,家長的教育理念也需要與時俱進
有這種想法的家長,恰恰說明了他們對于輔導作業的心態應該與時俱進,家庭作業不僅僅是家長的一項任務,更是家庭關系的一項考驗,當家長因為孩子的粗心大意感到抓狂的時候,殊不知家長的急躁情緒也會間接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態,這種惡性循環讓本該促進家庭關系的作業輔導成了家長和學生雙方的煎熬。
基礎教育階段,孩子做錯題并不可怕,而家長對此的態度才是至關重要的,倘若家長遇到做錯題的情況只會過度焦慮,只會傳遞給孩子同樣的負面情緒,只有理性對待學習中的錯誤,才能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學習心態。
與此同時家長們也應該意識到,現代教育的側重點已經發生改變,基礎教育不再滿足于簡單的計算練習,更強調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
面對新型的教育方式,家長需要轉變角色定位。與其扮演全知全能的導師,不如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共同尋找答案。這種平等的學習氛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