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近期宣布對中國加征新一輪關稅,并且是加征34%的關稅,疊加此前稅率,部分商品稅率已經達到了54%,此舉無疑會嚴重沖擊到中國對美出口的商品部分。
對此,人民日報已發文呼吁“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雖然會對中國造成沖擊,但“天塌不下來”,人民日報還列舉了原因。
首先是中國對美國出口的份額已從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但對東盟出口占比由12.8%提升到16.4%,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占比由38.7%提升到47.8%。
其次是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戰已經過去了8年,但無論美國怎么調整、怎么打壓,都無法從根本上影響到中國,中國經濟始終保持發展和進步,展現了“越壓越強”的韌性。
正因為這樣,中國與美國打貿易戰已經積累了豐富經驗,所以這次美國加征關稅對中國出口雖有影響,但“天塌不下來”,中國依然會穩中向好地發展。
人民日報的發文,無疑為我們提振了信心和底氣,而且中國也在美國加征關稅后短短幾小時,就直接向美國商品進行“亮劍”了。
作為反制策略,中國目前已宣布,自4月10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34%關稅。
中國加征34%關稅,顯然是對稱反制手段。
中國此次加稅直接對標美國對華關稅幅度,體現“以牙還牙”的強硬立場,旨在向美方傳遞“貿易霸凌必將付出代價”的信號。
本次反制措施精準覆蓋美國對華出口支柱產業,包括農產品產業如大豆、玉米,還有半導體芯片以及機電產品等,將直接沖擊美國農業州和制造業就業。
同時中國還將加大對稀土制裁,同步對釤、鏑等7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要知道美國80%的稀土依賴中國,此舉將影響到美國軍工和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中國還是美國大豆的最大買家,2024年美國對華農產品出口247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14%。
加稅將導致美國農場主收入銳減,部分還將面臨破產,所以美國打響貿易戰,讓很多美國農民感到非常憤怒,因為這下玉米要爛在地里,大豆要堆成山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貿易戰也將對中國產生短期陣痛。
中國商品對美出口約占總GDP的1.11%,加稅可能導致出口下降30%-60%,可能會拖累GDP增速,機電、紡織等依賴美國市場的行業利潤壓縮30%-40%,部分中小企業可能退出市場。
同時中國大陸設廠的外資企業,若產品主銷美國,可能會被迫將產能轉移至東南亞、印度等地區,以降低生產成本,近年來部分外資企業逐步將供應鏈向東南亞分散,關稅或將加速這一趨勢。
但從長遠考慮,中國一定有能力和信心打贏這場美國發起的貿易戰,因為中國可以通過擴大內需與產業升級對沖此類風險。
一方面中國在發力“內循環”,包括擴大基建投資、加大消費補貼力度等,激活14億人口市場潛力。
一份公開的數據顯示,美國的個人消費支出占GDP的70%左右,而中國個人消費只占GDP比重通常在36%-38%,所以中國內循環依然有很高的提升比例。
另一方面,中國正在加速科技自主進程,半導體、新能源等領域國產替代將進一步提速,隨著中國高端制造崛起,中國也將有條件重塑產業格局。
再就是中國企業將出口重心轉向東盟、“一帶一路”市場,部分企業通過墨西哥、柬埔寨等“第三國”中轉規避關稅,都是供應鏈多元化布局化解美國貿易戰風險的趨勢。
綜合來看,中美關稅戰打響已成事實,美國打響的這場關稅戰,必然是一場“雙輸”的博弈,中美兩國的群眾,每個人都要做好流血、犧牲的準備。
首當其沖的就是美股和A股,在關稅戰拉開后,美股和A股開盤當日直接出現了暴跌,這種行情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但長遠來看中國仍有巨大機會。
對于中國來說,短期經濟增速和就業可能會產生壓力,但內需政策與科技自主有機會提供緩沖。
而對于美國來說,將長期面臨滯脹和產業鏈斷裂的風險,消費者與農業州的影響更大。
中國的迅速反擊,堪稱現代版《孫子兵法》,不僅打了美國的臉,也給全世界上了一課,因為打響貿易戰絕沒有贏家,只會存在雙輸,合作才是王道。
而中美兩國未來勝負,則在于誰能更快重構供應鏈、穩住內需,并在多邊規則博弈中爭取盟友。
而當下之中國,就是要“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增強有效應對沖擊的信心”,中國人民正在以系統性策略穿越這場風暴,我相信一切都會成功化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