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春日好時節,東孝街道的田間地頭涌動著一股改革熱潮。在千畝連片的沃野上,測繪圖紙在風中簌簌作響,十余名工作人員正與農戶核對數據。“您家這3畝地流轉后,我們將連片統一建成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你不僅能繼續種植無花果,而且無花果產量更高,收益更大。”在這片深耕三十余年的無花果種植區,一顆顆無花果正化身“共富催化劑”,推動著傳統農業向三產融合躍進。
不久前,全省2025年度農村綜合改革支持共富鄉村建設試點項目名單揭曉,東孝街道無花果“健康+”產業鏈共富聯合體項目榜上有名。試點項目將整合東藕塘村、前田村、橋頭村、雅芳埠村、施村等5個行政村的零散耕地,以土地流轉的形式連片開發無花果種植基地,打造一條完整的無花果特色農業產業鏈。
“項目計劃于清明前完成土地流轉,隨后將建設農事服務中心、無花果種植示范基地、農產品加工產業園等板塊。”東孝街道分管農業相關負責人王君指著規劃圖介紹道。在她身后,5個行政村的土地正打破村界壁壘,通過集中流轉形成千畝核心種植區。作為無花果“銷冠”瑪斯義陶芬的主產區,東孝無花果年銷售額已突破6000萬元,而今通過構建“健康+”全產業鏈,以項目牽引共富產業做大做強。
在土地丈量現場,東藕塘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金少雨見證著變革:僅用30天完成千畝土地流轉,涉及農戶年均增收預計超萬元。更讓村民心動的是產業鏈延伸帶來的“增值紅利”——從共富集市到深加工車間,從電商直播基地到農旅研學中心,一大批就業崗位正在生成。
“土地細碎化、規模小、基礎設施相對落后是制約東孝無花果發展的瓶頸。”王君介紹道,針對街道傳統農業生產空間受限的現狀,項目通過跨村集中流轉、土地性質調整等系統性改革,打破行政邊界壁壘,重構農業生產空間格局。現已整合形成連片集約的標準化種植基地,配套引入現代農業管理體系及優質種源繁育技術,實現土地利用率提升35%、畝均產量增長28%。更值得期待的是,項目將延伸打造集農旅休閑、研學教育、產業體驗于一體的三產融合示范區,預計帶動核心產區村集體年增收超300萬元,輻射農戶人均增收1.2萬元,探索出以特色產業驅動鄉村振興的創新實踐模式。
在不遠處的金華市源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廠房內,農產品深加工生產線加速運轉。立足無花果精深加工領域,東孝街道通過引進新生產技術,延伸無花果附加產品,打破無花果價值瓶頸。緊抓無花果傳統中藥材、果葉用藥功能等特點,開發無花果果干、果脯、酵素、飲料等30余種深加工產品,無花果產業價值鏈不斷延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