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熱不熱看三月初十,今日三月初十,今年伏天熱到哭?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4月7號,農歷三月初十,清明三天小長假一眨眼就沒了。這幾天,就沒停過,一會兒掃墓踏青,一會兒帶孩子玩,還沒好好休息下,就要上班了。
這兩天九江這邊溫度上來了,早上出門都不用穿外套了,感覺夏天馬上就要到了。清明時節,這個時候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大家都忙著在地里點瓜種豆了。這兩天天氣還不錯,樹上新長出的葉子嫩綠嫩綠的,路邊的野花也開得格外鮮艷。
今年的清明不一般,是一個“后清明”,依照農諺的說法,“三月清明凍死牛”,其意為若清明落在農歷三月,這樣往后或許還需經歷一段比較寒冷的日子。不過這段時間里我們這邊氣溫還算較為穩定,并未出現明顯的倒春寒現象。
剛看了下氣象臺預報,說今年4月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都偏高,黃淮、江淮等地比往年要高個4℃以上,你們說照這趨勢下去,今年夏天會不會比往年更熱啊?去年夏天就熱得不行,空調天天開,電費嘩嘩漲,如果今年更熱,那可真是要命了。我們農村有句老話講“伏天熱不熱看三月初十”。
三伏天是我國農歷中,最熱的那一段時期,一般位于公歷7月中旬至8月中旬之間,持續大約30天到40天。“伏”字也暗示天氣太熱宜伏不宜動。
三伏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開始。
庚日是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中國古代,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與十二地支相配來記日子,每逢帶“庚”字的日子,稱為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等,每十天便會出現一次。
三伏計算方法基于二十四節氣和干支紀日相結合: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一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第一天。
初伏以及末伏,各自都是十天,而中伏呢,依據庚日的出現情況,有可能是十天,亦或是二十天。
今日三月初十有啥說法?今夏熱嗎?我們來看農諺怎么講。
1、三月初十云掩陽,伏暑難尋汗衣裳
“云掩陽”就是云把太陽遮住了,“難尋汗衣裳”就是說很難看到衣服被汗打濕。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農歷三月初十這天,如果云把太陽遮住了,也就是說是個陰天。那預示到了夏天,很難看到汗把衣服打濕的情形,就是天氣不會太熱的意思,人們也會比較舒適。
2、三月初十南風起,伏至蟬鳴暑氣逼
“三月初十南風起”就是三月初十刮起了南風,“伏至蟬鳴暑氣逼”意思是到了伏天很多蟬鳴,天氣很熱。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如果農歷三月初十,刮起了南風,這樣就預示著,到了伏天的時候,天氣可能會特別熱,蟬都熱得受不了,一直在叫,暑氣逼人。
3、三月十日曬麥芒,伏至鐮刀燙手掌
“曬麥芒”就是太陽曬到麥穗上。“伏至鐮刀燙手掌”表明到了伏天鐮刀非常燙。
這句農諺意思是,如果農歷三月初十是晴天,陽光照到麥芒,麥芒就是麥穗上那些細細的刺,那這就是個信號,預示著到了夏天伏天(七八月最熱的那段時間)收割的時候用鐮刀割麥子,手都會被燙到就是說天氣非常熱。
綜上農諺所講,三月初十,天晴且刮南風,這預示著三伏或許會比較熱;若下雨則預示著伏天之時溫度較為適宜。不過我們需注意,農諺有著顯著的地域性與局限性,僅能作為參考,不可將其當作預測后續天氣狀況的主要依據,具體我們需多結合氣象預報來進行綜合分析。
你們那今天啥天氣?歡迎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