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審計預警特征與價值
01
準確定位,充分發揮審計價值
從審計預警的角度來說,一是治已病方面,預警體系在發現潛在問題后,通過自動推送、智能解析等方式,審計人員可以立即采取相應的措施,對風險和問題進行調查核實,防止問題進一步擴大及蔓延。二是防未病方面,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審計預警體系可以通過對各項指標的監測和評估,及時發現企業存在的潛在風險和問題。
02
加強協作,強化“開門辦審計”理念
首先,加強多部門協作可以幫助審計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形成良好的合作機制。通過多部門協作促使部門之間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共同參與審計預警工作,共同分析問題并提出更全面的解決方案,從而提升審計預警的效果。
其次,強化“開門辦審計”理念可以增加審計預警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并通過公開審計預警的過程和方法,向相關方傳遞審計的價值和意義,增加員工對審計預警的信任度。
03
因時制宜,促進政策執行落地
通過大數據分析,審計部門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企業的運營情況以及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更多獲取企業實時經營數據、銷售數據、生產數據等,不僅使風險管理關口前置,還大幅提高了審計覆蓋面與成果準確性。
二、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審計預警實現方法
01
檢體診斷,動態掌握體征
在構建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審計預警體系中,首先要建立動態監測流程,內容應包含數據源的選擇,數據的采集、處理和分析等環節,以確保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第一步是選擇合適的數據源。數據源的選擇應根據審計目標和實際需要進行定制。
第二步是疑點數據采集。這涉及設計并實施有效的數據抓取策略,通過不同的審計模型從各種數據源獲取所需信息。為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還需要對數據進行清洗和整合。
第三步是數據的處理和分析。這是將疑點數據轉化為可用信息的過程,通常需要運用統計學和機器學習技術,智能化識別與分析企業業務模式、異常數據和其他有價值的信息,以及利用數據可視化工具來幫助理解和解釋分析結果。
最后是設置監控流程反饋機制,以便及時調整和優化審計預警模型。
02
偵查病灶,構建透明戰場
審計預警模型是免疫系統中針對具體“病原”的主要研判手段,可以將不同疑點數據進一步處理分析與可視化甄別,讓“病原”數據無處可藏。這就需要以“業務治理、技術監測、審計實踐”為原則,對“病原”數據進行“分類分級”,一是明確監控數據所處業務領域,有效應對多業務審計疑點數據;二是有效區分風險程度,輔助“數據主人”開展“病原”數據整治工作,對輸出的“病原”數據進行風險定級并輸入至審計預警模型,從而直擊病灶。
03
狙擊“病原”,評估戰場實況
各單位接收到預警提示單后開展整改工作,審計部門實時關注被審計單位監測周期內整改進度、整改佐證,確保整改工作落地有“回聲”。接收到整改反饋后的疑點數據,審計部門將在下一統計期進行動態監測,完成整改的疑點標記為“綠燈”放行;仍未整改的,標記“黃燈”警告;連續兩個統計期內仍未完成整改的,標記“紅燈”啟動問責并自動歸入“屢查屢犯問題”。
04
形成抗體,升級作戰能力
在審計工作中,應通過構建多方聯動的協同監督體系,筑牢公司整體風險防控防線,提升針對性防控能力。
一是形成審計風險防控工具抗體。面向公司干部職工進行問卷調查,形成《審計風險點防控手冊》,共商風險化解對策。
二是打造協同監督產品抗體。樹立“審計報告是審計工作的最終產品”意識,提煉審計“精品”,常態運行“專業+監督”聯席會議機制,實現審計成果共享。
三是植入審計預警防范抗體。隨著數字化審計的不斷深入推進,審計工作要繼續發揮“免疫功能”,審計人員要秉持“打鐵還需自身硬”理念,全面提升“研究+實務”履職能力,選優配強“復合+擅長”審計力量。
三、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審計預警保障措施
01
構建審計整改流程,完善審計整改協作機制
一是建立合理高效審計整改流程。審計整改流程包括預警發現、整改方案制訂、整改執行、整改復核等環節。二是持續完善審計整改協作機制。審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各部門間密切合作,可建立跨部門審計整改工作組,共同負責整改工作。
02
建立屢查屢犯典型經驗庫,提高問題整改效率
一是對于屢查屢犯問題,通過對問題發生的環境、流程、人員等方面的細致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制訂相應整改方案。二是對于整改工作中的難點和亮點,也應及時總結和歸納,形成經驗分享和借鑒,以促進問題整改工作水平不斷提高。
03
夯實基礎管理體系,有效激活“免疫”功能
首先,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制度建設。企業應建立健全風險管理和內控制度,明確各項業務活動風險點和控制要求,并制定相應控制措施和流程。
其次,加強信息安全管理。企業應加強對信息的維護和管理,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此外,還應該加強對員工的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訓,增強員工的信息安全意識和技能。
再次,需要加強數據質量管理。企業應建立健全數據質量管理制度,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同時,還應該加強對數據的監測和清洗,及時排除不合規的數據,提高數據的質量和可信度。
最后,加強對外部環境的監測和分析。企業需密切關注行業動態和市場變化,及時掌握相關信息,以便進行準確的大數據分析和預警。
四、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審計預警體系實踐的一些啟示
01
能夠提升審計精度與效率
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審計預警體系可以利用全量數據進行分析,在各項審計模型的基礎上,對疑點數據持續性多維度分析、篩選、推送乃至自動處理,從而將有限的審計資源投入到“重癥”上,大幅減少了人工操作的時間和成本,提高了審計工作效率。
02
能夠提供決策支持
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審計預警體系不僅是審計工具,還是管理決策的重要輔助工具。通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可以得到企業內部各種關聯信息和趨勢,為企業管理者提供決策的參考依據。
文章摘自《中國內部審計》雜志2024年第11期,內容有刪減。
作者:姜琰 張勝男 王偉建 劉哲
單位:國網濟南供電公司審計監管部
編輯:孫哲
目前180000+人已關注我們,您還等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