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羅培,從一個藏北高原上的放牛娃,逐漸成長為集體牧業公司的總經理。多年來,在嘎措鄉集體經濟組織中,他學算賬、學電商、學著干管理,四處跑業務,一年難回家。他總是把集體的事放在首位,在他和其他社員的努力下,公司收益節節高,2024年純收益超過了400萬元,為兩個村近600位群眾分紅200萬元。不僅如此,他們還為周邊的群眾提供公共性服務,例如在疫情期間,公司不僅為嘎措的老百姓發放物資,還主動承擔起整個社區的物資供應,并且堅持不漲價。在2023和2024年春節、藏歷新年期間,羅培代表嘎措鄉慰問了三個兄弟縣16個鄉鎮的30名優秀個人、環衛工人和離退休人員,發放慰問物資共計4.58萬余元。
長期以來,關于集體經濟的一個說法是:對勞動者的物質激勵太低,因此社員普遍缺乏勞動積極性。然而,從羅培的故事來看,在集體經濟中,公與私,集體與個體沒有根本的矛盾,整體而言是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的。與小農經濟相比,農村社會主義獨特的制度優勢是能夠發展整體性生產力,這是集體主義的基礎。在集體的“蛋糕”做大以后,每個成員可以獲得更多的集體福利和個體利益,在這種集體主義氛圍下,才有可能培養出羅培這樣的接班人,因為在這里,個人既不是孤立的英雄,也不是“搭便車”的人,而是一起拉車的人。先公后私,集體好了,個體才好,是一種更“理性”的選擇,是一種超越個體“理性人”的集體理性。
一、從牧羊娃到村主任
羅培在個人簡歷的文化程度一欄里通常只填上“小學文化”,其實這是有點謙虛了。羅培是嘎措鄉普若崗日牧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在2018年獲那曲市委市政府授予的那曲市第一屆“勞動模范”稱號;2023年獲全國農業農村部授予的“全國農業農村先進工作者”稱號;2024年獲“全區農牧民致富帶頭人”稱號。
2024年表彰大會上發言講話時的羅培
這位自稱出生在海拔5000米的放牧點上的“90后”藏族小伙子——雖然他看起來比自己的實際年齡要老成持重得多——從小就是個學霸:當年的嘎措鄉小學只有1-3年級,4-6年級他是在雙湖縣上的,但不管在哪兒學,他的成績在班里都是數一數二。雙湖后來辦了初中,羅培也被選去上初中,但村里又需要勞動力,兩頭頗難兼顧;最后初中也順利拿到了畢業證,但羅培對自己要求高,不承認學校都承認的學歷。
由于家里、村里缺勞動力的緣故,他兩次放棄了外出求學的機會。小小年紀跟著大人在羌塘高原上放牧牛羊,羅培并不覺得有什么不好,但是跟父輩相比,也要有一些新的追求。為了彌補對學習的渴望,他買來詞典自己學,幾本詞典都翻爛了,漢語、藏語也都學到可以運用自如的程度。
羅培所在的家鄉——雙湖縣嘎措鄉可是一個不一般的地方。1980年代的西藏報告文學寫到過它,多年來眾多的新聞媒體報道過它:因為它艱苦創業的歷史,以及它一直堅持并獲得成功的“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羅培父親那一輩,嘎措鄉并不在雙湖,而是屬于那曲申扎縣,當時的雙湖還是一片因海拔太高、氣候惡劣而人跡罕至的荒原。1970年代人民公社時期,為了解決日益突出的畜草矛盾,進行多方勘察之后,申扎、安多、班戈縣的部分牧民——包括嘎措鄉的兩個村300多人、上萬頭牲畜——搬遷到了雙湖,開發藏北無人區。在黨的領導下,這些拓荒者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在這塊“人類極限試驗場”上建起了新生活的家園。
嘎措鄉鄉政府和一村全貌,分別攝于1988年和2018年
與其他地方相比,嘎措的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在于1983年人民公社解體之際,牧民們民主投票表決保留了集體經濟的體制,成為青藏高原上僅有的一個未實行牲畜私有私養的牧業鄉。用前去考察的新華社記者的話來說,就是“在人與自然抗衡面前,村民們深刻地認識到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難以抗拒頻繁而暴虐的自然災害,只有依靠強大的群體力量,共同抵抗自然災害才是出路。”
嘎措鄉的人民珍視他們選擇的集體化道路,他們堅持集體制,并對集體生產管理的方式進行了改革和優化,在三四十年的實踐過程中,實行專業化分工和多種經營,實現了定居、通路、通電、通信和通廣播電視,人均純收入在西藏地區名列前茅,不僅成為西藏最富裕的鄉之一,并且做到了貧富差距極小。
羅培從小就成長在這樣的集體中,一切為了集體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西藏的基層干部十分辛苦,嘎措鄉的干部更是分外操勞,因為在這里,調度勞力、分配工作、記工分、算分配……都靠他們完成。聰穎好學而又踏實肯干的羅培很快被集體選中,這個小伙子不僅是村里放牧牛羊的好手,而且對新知識、新技能有著強烈的興趣,他被派到那曲以及遼寧學習獸醫,又被派到外面的工程隊學開裝載機,每一樣都干得很好,而每一樣新技能也都能服務于集體。2013年羅培光榮入黨,2014年成為村團委書記,2017年被選為村副主任。
從牧羊娃到村主任,是雙湖高原的山水養育了他,是嘎措鄉的集體培養了他,是村里的父老鄉親選擇了他,他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來,從未辜負眾人的期待。
二、是繼續當村干部還是迎接挑戰?
村委會的干部是最基層的干部,與普通牧民要干的活兒是一樣的,放牧、當獸醫、開機車……羅培樣樣不落下,不一樣的是同時也要干管理。作為土生土長的多面手,按照這樣的節奏,未來一定是往村主任、鄉干部……的方向發展。然而這時候卻出現了一個新的可能性。
嘎措鄉的集體制因為分工精細,不用每個人都圍著牛羊轉,富余勞動力可以從事多種經營,村里很早就有手工作坊,到了2012年,又建了糌粑加工廠,2013年建立鐵皮加工廠。2014年的時候,鄉上開始謀劃更大的格局,成立了牧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鞏固和壯大集體經濟的必要方式。公司的名稱來自一座冰川的名字——普若崗日,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冰川,就在嘎措鄉境內。只有兩個行政村、人口不過500多的小小嘎措,希望他們共同的事業如同普若崗日冰川一樣美好、壯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左圖是位于那曲市雙湖縣的普若崗日冰川,右圖是嘎措鄉普若崗日牧業有限公司參加山南市特色農牧產品展銷會現場 | 圖片來源:公眾號“網信雙湖”
普若崗日牧業有限公司的成立,對羅培來說就像是又打開了一扇朝外的窗戶。他經常想的是“我們嘎措的牛羊這么好,吃不完也用不完,要是跟外面建立起長久的聯系該多好!”這跟2015年新上任的嘎措鄉鄉長白瑪久美的想法不謀而合。
鄉長去放牧點看望群眾,問年輕人有什么意見、有什么想法,一心想干事兒的羅培引起了白瑪鄉長(后任書記、副縣長)的注意。公司剛成立,要怎么運營,其實全鄉上下都缺乏經驗,需要從頭學起,鄉長很快發現羅培的能吃苦,愛學習,就鼓勵他去外面受培訓、學本領。一年當中嘎措派人到自治區各縣市和內地去參觀、考察,羅培也跟著走訪了從拉薩到日喀則,從林芝到山南的企業、工廠和公司,別人的藏香廠、牛奶廠……做得好,嘎措可以做什么呢?
經過多方調查研究,嘎措的公司決定跟河南的企業合作開發羊皮制品,嘎措有優質的羊皮、牛皮,內地有優質的技術、設計,兩家攜手共進,實現雙贏。話雖這么說,其實挑戰非常大,因為剛開始的時候,鄉里對于跑外聯、做生意、搞銷售都是完全陌生的,需要有人愿意挑起這副重擔,帶領大家探索、前行。
2017年4月,經過民主選舉,羅培當選為嘎措鄉牧業公司法人代表,全權負責公司的各類產業發展及瑣碎事務。在繼續當干部和迎接新挑戰之間,羅培選擇了后者。這既是眾望所歸,也是他的理想與追求。
嘎措鄉的集體投票表決現場
三、從零做起,不斷超越
羅培至今還記得普若崗日牧業有限公司剛剛跟內地企業合作的時候,萬事從零開始,鄉上專門辦了培訓班,白瑪書記親自當老師,從算成本、算利潤,到做賬、寫借據,再到跟客戶溝通的語言和禮貌……整整培訓了七天。“連最基本的簽合同都不懂,都是現學。”企業初創時期的艱難令羅培印象深刻。幾年過去,一起參加培訓的四個人當中,羅培成了中流砥柱。在2017年至今的六、七年時間里,從公司各項規章制度的修訂、員工待遇的完善,到四處跑業務、找項目、對接各個合作部門,從不斷探索經營渠道、創立品牌、擴大經濟效益,到將收益用于公司的發展和全鄉牧民群眾的分紅……大大小小的事他無不親歷親為,帶領公司取得了一個個值得書寫的成就。
公司最早開展的業務是皮制品加工,羅培多次在區內外進行調查,研究羊皮加工產業的現狀和前景,并與內地企業共同設計制作出多款本地羊皮加工產品(羊皮外套、羊皮馬甲、羊皮護腰、羊皮坐墊、雪地靴……),受到雙湖縣消費者的青睞和喜愛,產品供不應求。
為了正規化發展,公司又按照程序申請了LOGO和注冊商標,從民間的特色產業轉向可商業化、規模化地銷售,目前每年銷售額達23萬余元。
羅培還嘗試利用抖音、微信平臺來推廣經營,產品不僅立足雙湖,也放眼區內外的廣闊市場。
嘎措公司生產的雪地靴
公司緊接著開展的還有綿羊育肥項目和畜產品的統購統銷。由于嘎措鄉是集體制,所以很容易組織起來,公司負責統購全鄉以絨毛和肉為主的畜產品,并與西藏第三極絨業集團有限公司、那曲市牧發公司等企業合作,把畜產品銷售到外地市場。因為量大質好,多次拿到非常理想的銷售價格,如2018年對接那曲市牧發公司,開創了活畜出縣銷售的歷史,創下牦牛一頭18000元、綿羊酮體1377元的最高銷售記錄。
公司良好的經營,公社牧業強有力的支撐,使得嘎措鄉的集體經濟有著相當不錯的積累。村集體用資金購買了幾臺大型車輛,可以對接公司承攬的一些項目。羅培在2018年爭取到道路維修等施工項目,隨即將嘎措鄉以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主的牧民群眾組織起來,建成牧民施工隊,以工代訓,既完成了工程任務,又讓貧困戶在學到技能的同時增收致富。5年當中公司以工代訓400余人次,以解決高原牧民缺技術的問題,切切實實為群眾辦事。
嘎措鄉村集體車輛
2019年嘎措鄉跟雙湖縣其他鄉一樣,面臨一個重大的變化就是“生態搬遷”。為了改善高海拔群眾的生活條件,同時也是為了保護生態,雙湖縣、尼瑪縣、安多縣4000多牧民要搬遷到山南貢嘎地區的森布日。自治區政府已經做了周密的布置和安排,而嘎措鄉的領導干部為了使搬遷的群眾更平穩地過渡,在生計方面更有保障,商議決定利用集體資金在森布日安置點投資50萬元開辦超市。
2019年12月,由羅培帶頭組成先頭兵,出謀劃策,提前設想、提前規劃,全程著手進行商品采購、物品分類、貨物清點、安裝監控、電子入庫等工作,采取“干部帶頭干,帶動群眾干”的方式,帶好頭、鋪好路,如期先行完成超市建設,并投入使用。5年來,羅培在嘎措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通過銜接駐點指揮部及相關單位,以爭取項目采購、設立積分兌換等方式,進一步增加集體經濟的收入,截至目前實現創收150余萬元,并解決了3名村青年在超市就業,現在超市仍在經營當中,經營狀況良好。
為了適應搬遷后的新局面,給牧民群眾提供更多的就業,為鄉集體創造更多的收益,羅培一邊盡力維持、壯大公司之前的業務,一邊想方設法開展新項目。培訓村民種植蔬菜大棚、探索土鹽特色加工……這些公司都在嘗試著做,而做得最成功的,是2023年4月正式實施的人工種草項目。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自治區農科院、區畜科所等單位的高度重視下,達孜區人工種草項目由雙湖縣黨委政府負責銜接,并交由嘎措鄉合作社具體實施,項目建設地為達孜區章多鄉曲尼帕,屬農科院種植示范基地,項目建設地距離拉薩50公里,人工種草涉及面積500畝,種植品種為燕麥草,截止目前人工種草項目解決就業35人,其中三縣搬遷群眾就業20人,項目建設地群眾就業15人,群眾就業增收20余萬元。這對提高當地的草原生態基礎,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
通過不懈的努力,普若崗日牧業有限公司已經從最初的小體量經營轉變成現在年收入基本穩定在300萬元左右的長遠局面。這些成就的取得,羅培功不可沒。
位于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搬遷點上的嘎措鄉普若崗日牧業有限公司
四、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為了集體
短短六七年的時間,公司的事業蒸蒸日上,而作為公司負責人的羅培的頭發也日漸稀疏,這個為公司發展貢獻出了巨大的頭腦思想和實際行動的人,確實太操勞了。如果考慮到普若崗日牧業有限公司并不是羅培的公司,而是嘎措鄉集體的公司,公司的收益全部屬于集體,羅培和公司另外5名職員每個月不過拿幾千元的工資,那么,他們所做的一切就顯得更加可敬,因為其中的社會效益已經遠遠超越了經濟效益:
2018年公司凈收入130多萬元,其中93萬元用于全鄉牧民群眾年終分紅,人均分紅2000元;2019年分紅180萬,人均分紅3100元;2020年分紅205萬元,人均分紅達到3500元; 2021年公司凈收入300余萬元,其中30余萬元用于全鄉開展防抗災工作,其余資金因考慮到搬遷,要繼續擴大市場,故此未分紅。到2024年,公司盈利高達400多萬,又拿出200萬用于全鄉牧民群眾分紅。
2025年初嘎措鄉普若崗日牧發公司舉行分紅儀式
2021年12月,嘎措鄉轄區內因持續降雪,全鄉兩個行政村35余個牧場的牛羊和牧民群眾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雪災。從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羅培帶領公司員工和鄉里黨員,自發成立救災先鋒隊,承擔鄉至村、村至放牧點的道路疏通工作,共計保通農村公路260公里,保通放牧點道路230公里。為此嘎措鄉黨委和政府在全鄉經濟工作會議上為普若崗日牧業發展有限公司頒發了先進集體榮譽證書。
實際上,公司已經成為嘎措鄉集體經濟的強有力的支撐。全鄉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全鄉疾病患者的醫療救助,全鄉人均純收入(不包括任何政策性收入)達兩萬多元……都離不開公司的貢獻。
在2022至2023年的防疫、抗疫過程中,公司更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不僅為嘎措的兩個村發放口罩、糧食、生活用品、防抗災物資折合人民幣43萬余元;而且在物資最緊張的一段時期,森布日的嘎措超市堅持不漲價,并保障供應,超市門口排起長龍,群眾紛紛為嘎措點贊。在2023和2024年春節、藏歷新年期間,羅培還代表嘎措在森布日安置點慰問了三個兄弟縣16個鄉鎮的30名優秀個人、環衛工人和離退休人員,發放慰問物資共計4.58萬余元。
嘎措超市:2022年疫情期間保障供給,并堅持不漲價,門口排隊的群眾。
嘎措的公司不僅為嘎措的群眾謀福利,而且將他們互助、共享的集體理念訴諸更大范圍的實踐,不僅傳遞了溫暖,溝通了感情,而且凝聚了人心,維護了穩定。
因此,嘎措的公司不是一般的公司,羅培也與一般公司的總經理完全不同,他其實是嘎措鄉集體經濟的帶頭人,是社會主義新時代走農村共同富裕道路的領頭羊。羅培所做的一切,是為了集體的事業。
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辛苦奔波,并不能帶來個人財富的增長,甚至還有損于自己的利益:家里的三個小娃娃一年到頭看見爸爸的機會都很少。在當下的潮流中,為了個人,為了自己的小家庭謀利益已是天經地義的事,如何能做得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為了集體?面對這樣的問題,這個在藏北高原上長大的淳樸的人,給出了一個本真的回答:
“因為我是黨員啊!”
羅培參與嘎措建設
他接著說到一起為集體創業的白瑪久美書記也是黨員,在白瑪書記那里,自己的事從來都不重要,做任何事首先想到的都是老百姓,連同他口袋里的工資,老百姓誰生病了誰需要就拿走。“我一直是跟他學的。我也必須要成為這樣的人。”
他還說到一直守護著嘎措的老白瑪書記也是黨員,嘎措從第一次搬遷到羌塘高原,到第二次搬遷到森布日,三十多年的滄桑巨變,不變的是老白瑪書記對全鄉牧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操心,對集體事業一如既往的牽掛。
他還說到嘎措有那么多黨員干部,包括曾經在這兒工作的、和長久在這兒工作的:何凱、扎西、益西克珠、拉巴次仁、布桑昂……都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為全鄉的牧民群眾服務。
如果說嘎措的集體事業是卓越的,那么,這一定是眾多不忘初心使命的黨員干部共同努力的結果,而羅培,則是這可貴的傳統鏈條上的一環,而且是散發出最耀眼的光芒的那一個。
2018年分紅儀式上嘎措鄉干部和牧發公司員工的合照。右一:白瑪玖美,左一:益西克珠,左二:羅培
紅果寶公司與古田縣政府簽訂了投資協議,規定公司主營業務形成的股東可分配利潤,全部用于社會公益事業:鄉村振興、文化傳播、紓困救助。
主要研究成果:
(1)由公司提供山楂標準化提取物(山楂紅素)、由福建省腫瘤醫院林榕波團隊主導的研究者發起《山楂標準化提取物聯合標準阿片類藥物治療難治性癌痛患者的單臂、開放、標簽、I期臨床試驗》在2024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亞洲年會(ESMO-Asia 2024)上獲得壁報展示機會。這標志著山楂紅素在癌痛治療領域的應用成果得到了國際頂級機構的高度贊賞和認可。
(2)公司委托廈門大學生命科學院林圣彩院士團隊研究發現山楂紅素可以有效激活AMPK激酶、延長果蠅和線蟲近30%壽命,從而為進一步探索山楂紅素在提高代謝能力、延緩人體衰老等功效及其機理,提供了科學方向。
(3)公司委托深圳靈賦拓普公司通過動物實驗研究發現,山楂紅素可快速有效清除小白鼠血液中的血清淀粉樣蛋白,由此解決相關的血管堵塞和炎癥反應等問題。
(4)公司委托中科院-浙江工商大學食品營養科學研究中心對山楂紅素的納米晶體結構進行了分析,發現山楂紅素納米晶體平均粒徑僅為103.18納米(納米級食品標準是≤1000納米);同時,研究發現,在山楂紅素納米載體形式可以有效提升負載的活性物質的吸收率,即,山楂紅素中黃酮,多酚的吸收率超過游離化多酚、黃酮的二倍以上。
點擊下方鏈接,了解山楂紅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