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號角聲中,自貢榮縣東佳鎮趙家橋村,這顆鑲嵌在巴山蜀水間的鄉村明珠,在榮縣人武部多年如一日的幫扶下,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幅業興村強、民富人和的和美鄉村新畫卷正徐徐展開,生動詮釋著軍民魚水情深的動人篇章。
道路修建施工現場。徐振宇供圖
4月2日清晨,金色的陽光灑滿趙家橋村的山梁谷地。榮縣人武部幫扶修建的趙家橋村埋人坳至老筒車村道施工現場,機器轟鳴,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這條承載著村民多年期盼的道路,即將全面完工。它不僅是一條連通外界的交通要道,更是軍民攜手奮進的有力見證。
趙家橋村位于東佳鎮東北部,由原趙家橋村、大佛山村、老筒車村合并而成,幅員面積12.54平方公里,擁有4248畝耕地。然而,曾經的趙家橋村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滯后,難以擺脫貧困的枷鎖。榮縣人武部主動作為,自2016年定點幫扶以來,累計投入直接援助資金145.48萬元,為村子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稻蝦養殖。徐振宇供圖
在基礎設施建設的賽道上,榮縣人武部成績斐然。為解決灌溉難題,2024年初,人武部投入62.4萬元,新建2條長達2.75公里的水域管網,新增灌溉輻射面積1600余畝,讓撂荒數十年的陳家溝土地重獲生機,為稻蝦養殖、柑橘種植等特色產業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交通建設方面,人武部先后打造入戶便民路4公里、產業路2公里,整治村道路3公里,并于2024年末實施趙家橋村埋人坳至老筒車村道整治工程。這些舉措不僅極大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條件,更讓產業發展物資運輸的安全性得到顯著提升。同時,人武部安裝的54盞太陽能路燈,照亮了村民的夜行路。在人武部的帶動下,村民們紛紛自籌安裝24盞路燈,在外成功人士也返鄉捐贈20盞路燈,共同點亮了鄉村的夜晚。此外,新建的趙家橋村老筒車休閑文化廣場,成為村民茶余飯后休閑娛樂的好去處,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
駐村工作隊員陳文亮回憶道:“在幫扶過程中,我們深切感受到村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2024年冬天,6組村民提出修路訴求后,我們第一時間響應。面對資金缺口等難題,村委提出先鋪碎石子的方案,村民們毫不猶豫,自發籌錢并主動參與建設。短短7天,1公里長的碎石路就順利建成。這條碎石路不僅方便了村民出行,更拉近了軍民之間的距離。”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引擎。榮縣人武部圍繞趙家橋村的土壤和水源優勢,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人武部投入3萬元合資購買農用機械旋耕機,有效解決土地撂荒問題;支持建設養雞場,年出欄量達21萬羽;投入8.28萬元助力佛手柑產業發展,如今川佛手種植面積已達1200畝。2024年,在人武部的大力幫扶下,趙家橋村新增400余畝稻蝦養殖面積,還規劃建設年出欄8000頭的規模生豬養殖場,逐漸形成了柴胡、柑橘、川佛手、稻蝦養殖等多元化的產業格局。這些產業不僅帶動村民增收致富,還吸引了部分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為鄉村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
東佳鎮。徐振宇供圖
村民李應權感慨地說:“以前我們生產小隊缺水,好多地撂荒了幾十年,根本沒法種。人武部幫我們修了水域管網,現在不僅能種糧,還養起了小龍蝦,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幾番,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他們為我們做的這些,我們打心眼里感激!”
東佳鎮趙家橋村駐村第一書記黃麗激動地表示:“榮縣人武部的幫扶,為趙家橋村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他們不僅帶來了資金和項目,更激發了村民的內生動力。下一步,村里將繼續整合資源,持續推進趙家橋村產業發展,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讓趙家橋村的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
榮縣人武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盡管趙家橋村在幫扶下取得了顯著成就,但鄉村振興任重道遠。未來,榮縣人武部將繼續與趙家橋村攜手同行,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奮勇前進,譜寫軍民魚水情深的新篇章,繪就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徐振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