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報記者 王洋 攝影 姚文生
“啪!春至河開,綠柳時來。梨花放蕊,桃杏花開,遍地萌芽在土內埋……”醒木一拍,“哪吒”登場,昨天,天津市曲藝團特邀評書演員葉蓬在中國大戲院演繹評書《哪吒》。
這部評書是取材《封神演義》的傳統劇目,講述了哪吒與東海龍宮之間的恩怨情仇,跌宕起伏的情節深受觀眾喜愛。當天下午,中國煤礦文工團青年演員葉蓬,以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表演將第一回《哪吒出世驚天地》的故事娓娓道來。
葉蓬師承相聲表演藝術家王謙祥,他說:“我平常說相聲,從2014年開始在北京的書館說書。這回來天津說《哪吒》,希望用一個年輕說書人的視角,把我心目中的哪吒形象呈現給觀眾,這個節目不同于原著小說,融入了個人理解和時代元素,以適應現代觀眾。幾年前我在北京演繹過短篇評書《哪吒》,這次重新做了一些調整,加入了天津元素,希望得到天津觀眾的檢驗。”
2月初,葉蓬曾來津演繹評書《胭脂》,向天津評書名家劉立福致敬。談及北京評書與天津評書的區別,葉蓬直言:“隨著京津冀的融合,它們的區別越來越小。北京的一些書目是大開大合的,天津的一些書目更加細致、市井化,這跟天津的碼頭文化有一定關系,很多民國書目中的故事在天津確實發生過,所以在天津說書,觀眾的代入感更強。”
“我在網絡平臺聽過葉蓬說的評書《霍比特人》,覺得很好,這次一連買了三場評書《哪吒》的票。”“90后”曲藝愛好者高健告訴記者,短篇評書適合生活節奏忙碌的年輕人聽,他曾聽過其他表演者演繹的《哪吒》,希望感受不同的風格豐富聽書體驗。在演出現場,記者發現觀眾群體以年輕人為主,有近2成觀眾是小朋友。帶著7歲女兒來聽評書的代女士表示:“孩子對哪吒這個主題特別感興趣,我之前也喜歡聽評書,看到這個演出信息后,直接用文惠卡買了票。我覺得評書這種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與哪吒元素的結合是一種文化碰撞,能夠吸引到青少年群體,加深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評書《哪吒》還將于4月13日、20日在中國大戲院演出《小英雄鬧海斗石磯》《成大道再塑蓮花身》兩回。天津市曲藝團藝術室副主任張曉琥介紹:“這是天津市曲藝團‘說唱津門’系列演出之一,截至目前評書《哪吒》的三場演出票已全部售罄。后期我們還會推出西河大鼓書《寇準》《包公案》等專場,讓游客感受非遺魅力。”
來源:天津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