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度的數據顯示,全球交付量出現了同比13%的下滑,同時跌至33.7萬輛,這一表現不僅創下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來最差季度記錄,也遠低于市場預期的37.7萬輛。此次業績滑坡暴露出特斯拉正面臨多重結構性挑戰,既包括短期經營問題,也涉及長期戰略選擇。馬斯克作為公司核心決策者,該如何尋找破局之路呢?
從特斯拉的具體銷售數據來看,Model Y(參數丨圖片)改款導致的生產線調整是交付量下滑的直接誘因,四家工廠因Model Y升級影響了產能,雖說這種因產品迭代造成的生產真空期在汽車行業本屬常態,但特斯拉的應對似乎也暴露出部分問題。而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特斯拉主力車型Model 3和Model Y已上市7-8年,產品生命周期進入衰退階段,而此前規劃的低價車型遲遲未能落地,導致消費者持幣觀望情緒加重,在過去兩年,特斯拉還通過11次降價來透支市場空間,目前來看已缺乏有效刺激需求的手段。
除了特斯拉自身的產能和產品規劃問題之外,作為特斯拉掌門人的馬斯克也陷入了信任危機。作為特朗普政府效率部負責人,馬斯克推動的聯邦裁員計劃及極右翼政治立場,導致特斯拉在歐美市場遭遇系統性抵制。數據顯示,3月特斯拉在法國、瑞典銷量同比暴跌37%和64%,荷蘭市場Q1銷量腰斬。這種將企業命運與個人政治立場綁定的決策模式,使特斯拉面臨前所未有的ESG風險。
另一方面,特斯拉的估值很大程度來源于其自動駕駛技術,目前全球范圍內主要有兩種技術方向,以國產品牌引領的多傳感技術路線和以特斯拉為首的純視覺路線,但面對相對復雜的路況環境,特斯拉依然拒絕激光雷達方案,這讓行業內對其產生了一些擔憂,華爾街分析師認為,視覺系統在復雜場景中的安全隱患可能延緩監管審批,使特斯拉錯失Robotaxi市場先機,這也讓投資者開始重新審視特斯拉的科技屬性與汽車制造本質之間的估值平衡。
除了上述風險之外,關稅或許會成為特斯拉即將面對的最大危機,從特斯拉的產能布局來看,上海超級工廠Q1交付17.2萬輛,占全球總量51.3%,其中3月煥新Model Y單周銷量破2.1萬輛,但這種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風險在貿易摩擦升級的背景下尤為突出,目前美國對進口汽車加征25%關稅的政策于4月3日正式生效,這將導致中國制造的Model 3和Model Y出口成本出現激增,從而進一步影響特斯拉的銷量表現。
目前馬斯克需要在多重矛盾中尋找破局之道,首要任務就是切割個人政治形象與企業品牌,好在前不久馬斯克宣布了辭職,后期或許會重新以特斯拉為工作重心。而在車型方面,馬斯克應該抓緊推進低價車型的上市,以構建更加全面的產品矩陣。技術方面,馬斯克也應考慮激光雷達多傳感的技術路線,這樣可以打消市場對于公司估值的顧慮。
總結:
而從更深層次的展望來看,特斯拉長期依賴“馬斯克中心化”決策體系需要迅速改變,這種強人治理的方式在危機時刻也暴露出反應遲滯、風險集中的弊端。而當資本市場開始用傳統車企標準審視特斯拉時,馬斯克需要證明的不僅是顛覆行業的勇氣,更是駕馭成熟企業的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