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劉杰 通訊員 李澤林)4月4日清明節,乙巳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陜西黃陵縣橋山祭祀廣場莊嚴舉行。海內外中華兒女齊聚人文初祖圣地,以九獻之禮恭拜軒轅黃帝。典禮現場,由西安外事學院黃藤校長創制、陳列于軒轅殿的“天子長安”編鐘尤為矚目,為典禮再增神圣感、禮儀感和人文內涵。
上午9時50分,隨著典禮儀程開啟,軒轅殿內111枚青銅編鐘在晨光中熠熠生輝。這套總長達21.55米、音域橫跨七個八度又一個小二度的編鐘集群,是黃藤校長歷時十載潛心復原周代“天子宮懸”禮制鑄造而成。鐘架紋飾鎏金,銘文古樸,2023年以世界最大規模的編鐘載入吉尼斯紀錄,并獲得國家5項專利,是迄今為止枚數最多、音色最好、音域最廣的天子級編鐘,無論規格、鐘枚數、音域、音色還是銘文、紋飾,都展示出禮樂重器的磅礴之勢,見證著當代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
作為編鐘創制者,黃藤校長在典禮后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以編鐘敬獻黃帝陵,是以莊重儀式傳承和深化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記憶,更是文化工作者責任與擔當的體現。編鐘作為中國古代禮樂重器,與黃帝陵所承載的民族情懷和文化內涵高度契合。鐘聲響起,不僅是音樂,更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召喚。”這位深耕傳統文化教育三十載的學者和開拓者,已構建起涵蓋本原儒學、本原詩歌、古樂煥新的詩禮樂傳承體系,所創辦的西安外事鼓樂團更成為對外文化交流的“文化使者”。
典禮中,西安外事鼓樂團以古琴名曲《神人暢》揭開序禮篇章。琴師指尖流淌的蒼勁旋律,如江河行地,又似日月經天,將“天人感應”的哲學意境演繹得淋漓盡致,向海內外中華兒女展示了中國古樂的魅力。黃藤校長在樂團演出前慰問了樂團人員。
典禮結束后,“天子長安”編鐘將長期陳列于軒轅殿里軒轅黃帝像石碑旁,成為海內外中華兒女尋根謁祖、傳承民族精神的又一個文化承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