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通訊員 張輝 記者 李孝華 )仲春時節,漢陰縣城關鎮三元村的鳳凰山富硒茶園迎來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刻。千畝茶田順著山勢鋪展,新芽吐翠,茶香四溢,60余名采茶工穿梭其間,指尖翻飛間將鮮嫩的茶芽收入竹簍。這片承載著鄉村振興希望的茶園,正以蓬勃的生機,勾勒出一幅“茶興、村美、民富”的壯美畫卷。
三元村地處秦嶺南麓、鳳凰山腹地,溫潤的氣候和富硒土壤孕育了優質的茶樹資源。然而,過去的茶園分散、管理粗放,茶農收入有限。2018年,鳳凰山茶葉專業合作社的成立成為轉折點。合作社整合全村1200余畝零散茶園,引進龍井43號、龍井長葉等國家級良種,推行生態種植模式——全程人工除草、禁用除草劑,配套噴灌設施,打造富硒有機茶園。如今,一壟壟茶樹如綠色絲帶纏繞山間,不僅成為生態屏障,更成為村民的“綠色銀行”。
“春茶品質最優,今年3月初開園以來,每天能采摘鮮葉100余斤,特級扁形茶市場價每斤達850元”茶園負責人徐春介紹,合作社通過改良工藝,實現“一年四季采茶制茶”,年產銷成品茶1萬余公斤,帶動80余戶茶農參與種植、加工,戶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在標準化加工車間內,新采的茶青經過攤青、殺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化作清香四溢的成品茶。近年來,漢陰縣全力打造“果蜜紅”區域公用品牌,三元村作為核心產區,積極融入這一戰略。合作社不僅生產傳統綠茶,更依托夏秋茶資源,開發出“果蜜紅”紅茶,以“湯色橙黃明亮、果蜜醇香濃郁”的特色打開市場。目前,全縣多家茶企共享“果蜜紅”品牌,通過線上直播、電商平臺等渠道,讓漢陰富硒茶遠銷全國。
產業的升級不止于加工環節。三元村依托“山共林、林生茶、茶繞村”的生態優勢,探索“茶旅融合”新路徑。每逢采茶季,茶園里游客如織,體驗采茶、制茶的樂趣;10余戶茶農開辦民宿、農家樂,推出“茶鄉宴”“茶文化體驗”等項目。此外,合作社還開發研學、康養業態,與轄區學校共建勞動實踐基地,讓游客在茶香中感受傳統文化與現代產業的交融。
漫步三元村,水泥路直通茶園,路燈整齊排列,民居錯落有致,綠水青山成為最亮麗的底色。合作社堅持“生態優先”,在茶園建設中保留原生植被,推行“茶-林-花”間作,既保護了鳳凰山的生態環境,又讓茶園成為“茶山花海”的網紅打卡地。數據顯示,全村森林覆蓋率達85%以上,負氧離子含量遠超國家標準,實現了“生態美”與“產業興”的雙贏。
“我們不僅賣茶葉,更賣生態、賣文化。”三元村支書陳忠秋表示,合作社正從單一茶產品經營向“茶文化+茶旅游+茶研學+茶康養”多元業態轉型,帶動群眾發展茶旅經濟,形成“以茶興旅、以旅促茶”的聯動效應。
如今的三元村,千畝茶園既是“綠色銀行”,更是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從一片茶葉到一個產業,從傳統種植到三產融合,這里的實踐印證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內涵。隨著春茶批量上市,茶香正飄向更遠的地方,而三元村的富民故事,也在春日的暖陽中續寫新的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