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援引美國海軍協會網站4月2日消息,3月31日,美軍“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群通過萊特灣水道和蘇里高海峽進入蘇祿海,4月2日凌晨,又通過巴拉巴克海峽進入南海,正加速駛離臺海前往中東地區。而此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的山東艦航母編隊,正活躍在臺島周邊海域,進行著一系列重要的演訓任務。這一進一退之間,透露著極為豐富的信息。
風景(資料圖)
東部戰區組織山東艦航母編隊在臺島以東海空域,與海空兵力進行艦機協同、區域制空、對海對陸打擊等科目演練,重點檢驗內線外線一體聯動、立體封控和諸軍兵種聯合作戰能力。山東艦此次前出至臺島以東,直接對臺島形成“外阻內封”的態勢,能有效阻斷“臺獨”勢力的能源補給線、外援通道和外逃路線。
同時,航母戰斗群與火箭軍、空軍等的聯動,形成了從近岸到遠海的立體火力網,對“臺獨”分裂勢力構成實質性威懾。這種常態化的遠海演訓,正在重塑臺海地區的軍事平衡,使外部勢力干預的成本急劇上升。
反觀美軍“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群的撤離,表面上是為了加強中東地區的軍事存在,以應對伊朗及胡塞武裝的威脅。畢竟,當前波斯灣和紅海地區局勢緊張,開源商業衛星照片3月31日拍攝到的圖像顯示,多達六架美國空軍B-2隱形轟炸機被部署到迪戈加西亞基地。美國國防部長也已下令將“卡爾·文森”號航母戰斗群調往中東,使美軍在該地區的航母戰斗群數量增至2個。
風景(資料圖)
但從深層來看,這一撤離舉動與中美在臺海地區的戰略博弈密切相關。近年來,美軍在臺海地區的軍事行動頻繁遭遇解放軍反制。2023年的兵棋推演顯示,美軍若介入臺海沖突,其航母戰斗群將面臨被重創的風險。此次山東艦編隊在臺海的演習,進一步驗證了解放軍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的提升。面對解放軍日益增強的體系化作戰能力,美軍不得不重新評估在臺海的軍事存在策略。撤離航母可以避免直接軍事對抗,為后續戰略調整爭取時間。
這一事件也暴露了美國在全球軍事布局上的尷尬處境。美國試圖在全球范圍內實現軍事威懾,在亞太地區強調對華軍事威懾,要與日菲等盟友“并肩作戰”;在中東地區又因局勢緊張,要對伊朗下達“最后通牒”,對胡塞武裝發動打擊行動。但資源的有限性使其難以面面俱到,“卡爾·文森”號航母前往中東,導致美軍在印太地區陷入了短暫的“航母真空期”,出現顧頭不顧尾的情形。
風景(資料圖)
而對于民進黨當局來說,一直妄圖“倚美謀獨”,將美國視為“保命符”。但在關鍵時刻,美國航母撤離,表明美國并不愿意為了中國臺灣地區而與解放軍發生直接沖突,臺當局甘當“棋子”,最終只會淪為“棄子”。
解放軍此次在臺海的行動,展示了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未來,隨著我國航母力量的不斷發展,海軍的戰力將實現新一輪升級。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道路上,解放軍有能力、有信心應對任何挑戰,任何企圖分裂國家、破壞臺海和平穩定的行為都將遭到堅決回擊。而美國若執意介入臺海、妄圖“以武助獨”,最終只會自食惡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