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理論中,發作性睡病并非簡單的“嗜睡癥”,而是與心、脾、腎三臟功能失調密切相關。
若臟腑氣化不利,痰濕內生,蒙蔽清竅,或氣血不足,心神失養,便會導致白日不可控的睡眠發作,甚至猝倒、睡眠癱瘓等癥狀。
中醫調理此病,注重從整體入手,健脾化痰、益腎填精、養心安神,使氣血調和,清陽上升,濁陰得降,方能改善癥狀。
患者案例分享
曾接診一位35歲的男性患者,發作性睡病病史5年。其主要癥狀包括:
- 白天不可抑制的嗜睡,尤其在安靜環境下易突然入睡;
- 情緒激動時猝倒(如大笑時四肢無力跌倒);
- 睡眠幻覺(入睡前出現恐怖幻象);
- 伴頭暈乏力、記憶力減退、食欲不振,舌體胖大、苔白膩,脈濡滑。
西醫診斷為“發作性睡病”,曾服用中樞興奮劑,但效果有限,且出現心悸、失眠等副作用。
經辨證,該患者屬于**脾虛濕盛、痰蒙清竅**,兼有**腎精不足、心神失養**。
脾失健運,則痰濕內生,上擾清竅;腎精虧虛,髓海不足,則腦力不濟;心神失養,則睡眠紊亂,幻覺頻發。
基于此,擬方如下:
組成:黃芪、白術、茯苓、半夏、石菖蒲、遠志、熟地黃、山茱萸、酸棗仁、柏子仁、炙甘草等。(一人一方,需大夫辯證開方,切勿盲目套用)
方解:
黃芪、白術、茯苓——健脾益氣,利濕化痰,從源頭杜絕痰濕生成,改善倦怠乏力;
半夏、石菖蒲——化痰開竅,醒神益智,化解痰濕蒙蔽之困;
熟地黃、山茱萸——補腎填精,充養髓海,改善腦力減退;
酸棗仁、柏子仁、遠志——養心安神,定志除幻,調節睡眠節律;
炙甘草——調和諸藥,補中益氣。
結果怎么樣?
患者服藥兩周后,白天嗜睡次數減少,頭暈減輕,食欲漸增。
連續調理三個月后,猝倒發作基本消失,睡眠幻覺極少出現,精神狀態明顯好轉。
半年后隨訪,患者已能正常工作和社交,生活質量顯著提升。
此方以**健脾化痰、補腎養心**為核心,既針對痰濕內阻的病機,又兼顧心腎兩虛的本質。
中醫強調“治病求本”,發作性睡病雖表現復雜,但只要辨證精準,調理得當,便能幫助患者重獲清醒人生。
大家有任何睡病方面的問題,都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預約李慧英醫生看診,她會結合大家具體癥狀來辯證調理,相信也會有不錯的結果。
李慧英醫生預約:172--0032--9760
了解更多發作性睡病方面的治療,可以關注公眾號:解除嗜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