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3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拋出一組關鍵數據:我國60至65歲的低齡老年人口已達9000萬。他們的財富儲備相對充足、社會保障較好、消費意愿強烈,是銀發經濟的“黃金群體”。未來十年,政策紅利、科技賦能與消費升級將共同推動銀發經濟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預計到2035年,銀發經濟占GDP比重將從6%上升到9%。如何抓住這波浪潮?這四大賽道不容錯過!
一:智慧養老——從基礎照護到全周期健康管理
傳統的養老服務主要集中再基礎照護上,但隨著低齡老年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全周期健康管理方案正逐漸收到他們的追捧。低齡老年人對科技接受度高,智能設備正重塑養老模式,推動養老服務全周期健康管理方案落地應用。政策文件《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明確提出,推進智能家居、遠程醫療、服務機器人等技術在養老場景的應用。
- 智能健康監測:如智能手環、遠程問診系統,實時監控血壓、血糖等指標,降低突發疾病風險。深圳智慧養老博覽會已展示上千種適老化科技產品,涵蓋健康管理、安全預警等領域。
- 居家安全改造:跌倒報警器、語音控制家電等產品需求激增,2024年適老化改造市場規模突破千億。
- 服務機器人:陪伴機器人、護理機器人緩解人力短缺,日本企業已推出可輔助洗澡的機器人,國內企業如科沃斯也在加速布局。
- 趨勢洞察:科技企業需從“功能導向”轉向“體驗導向”,例如簡化操作界面、增加語音交互,避免老年人“數字鴻溝”。如深圳優得護養老陪伴機器人集AI智能語音、遠程看護、健康監測、跌倒監測、緊急報警等多功能與一體, 幫助獨居老人完善日常生活管理,解決社交情感缺失性孤獨、居家生活不安全、健康隱患未及時發現等多項問題,在市場上受到廣泛關注。
優得護養老陪伴機器人
二:康養旅居——從觀光游到沉浸式旅居生態
低齡老年人追求“品質養老”,旅游消費占比逐年提升。且不再滿足于傳統的觀光游,而是追求更深層次的體驗。國家提出“增開銀發旅游專列”“開發家庭同游產品”,政策紅利顯著。
- 慢游康養:如上海至三明的“慢游專列”,9天行程結合養生講座、溫泉療愈,客單價超5000元仍一票難求。 北京鐵路部門推出的“銀發旅游專列”,串聯新興目的地,為老年人提供更舒適的旅行體驗
- 旅居養老:海南、云南等地推出“候鳥式”養老社區,提供醫療配套+文化體驗,吸引北方老人冬季南下。
- 懷舊主題游:針對50后、60后的青春記憶,開發知青故地游、紅色旅游等產品,攜程數據顯示此類線路預訂量年增40%。
- 商業機會:旅行社可聯合保險公司開發“老年旅游險”,解決子女對安全問題的擔憂;酒店需加強無障礙設施,如防滑地板、緊急呼叫按鈕。
三:適老化改造——從生存保障到品質升級
202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明確將適老化改造列為七大潛力產業之一,提出“推進公共空間、消費場所無障礙建設”。到2035年,我國銀發經濟規模預計達30萬億元,適老化改造作為基礎設施類賽道,將占據重要份額。
- 安全基礎型(占比60%):防滑地磚、扶手安裝、緊急呼叫按鈕,客單價約5000-8000元;
- 智能升級型(增速最快):智能燈光控制、水浸報警器、健康監測床墊,年增長率達50%;
- 品質享受型(高端市場):全屋適老化設計、電動升降櫥柜等,客單價超5萬元。
四:社交娛樂——“孤獨經濟”催生新消費
低齡老年人社交需求強烈,從婚戀到教育,細分市場爆發式增長。
- 銀發婚戀:吉林衛視《緣來不晚》抖音粉絲超200萬,線下相親會牽手機率達60%,衍生出婚介、婚禮策劃等產業鏈。
- 老年教育:線上課程如“退休學插花”“手機攝影課”付費用戶破百萬,知識付費平臺“千聊”老年用戶占比達35%。
- 社群經濟:廣場舞App“糖豆”用戶超2億,通過廣告、電商變現;短視頻平臺“中老年網紅”年收入可達百萬。
- 政策支持:國務院要求“拓展老年文化消費場景”,鼓勵社區開設書畫、聲樂培訓班,激發文化消費潛力。
銀發經濟的“勝負手”在于“精準滿足”
未來十年,銀發經濟不僅是“民生工程”,更是“經濟引擎”。企業需深度洞察低齡老年人的核心訴求——他們不是需要“被照顧”的弱勢群體,而是追求品質、渴望參與、愿意付費的“新消費主力”。政策、科技與商業模式的創新融合,將決定誰能在萬億藍海中搶占先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