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動畫真人版電影,正在失去觀眾。備受矚目的《白雪公主》自3月21日在國內上映后,遭遇票房、口碑“滑鐵盧”,目前票房累計僅924萬,豆瓣評分低至4.0,與還在熱映的《哪吒2》形成天壤之別。
《白雪公主》在美國本土的表現同樣慘淡。影片在IMDb的評分從開畫的2.3分持續下跌至1.6分(滿分10分),成為迪士尼真人電影中評分最低的作品,近32萬用戶參與評分,其中91.1%給出了一星差評。北美觀眾通過CinemaScore給出的評分為B+,遠低于迪士尼過往真人電影普遍A級以上的表現。
線下冷冷清清,線上罵聲不斷,迪士尼這塊金字招牌“失靈”了嗎?
眾所周知,迪士尼的動畫電影曾輝煌無比,伴隨幾代人成長。《米老鼠和唐老鴨》《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愛麗絲夢游仙境》《獅子王》《美女與野獸》《花木蘭》《阿拉丁》等經典動畫電影的問世,讓米老鼠、白雪公主等一眾動畫角色在全球范圍內,擁有廣泛的認知度和忠誠的粉絲群體。迪士尼收購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后,推出了《機器人總動員》《飛屋環游記》《尋夢環游記》《心靈奇旅》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更奠定了其在全球動畫電影界的主導地位。
手握多部經典動畫IP,想要使其保持長久生命力和吸金力,翻拍真人版是安全的打法。從2010年開始,迪士尼時任CEO羅伯特·艾格決意打造高質量內容,迪士尼經典動畫真人版系列應運而生,成為迪士尼電影核心產品線。《愛麗絲夢游仙境》《灰姑娘》《美女與野獸》《阿拉丁》等真人電影也曾經被觀眾稱道,取得不俗成績。但近年,經典動畫真人版電影卻爭議聲不斷。2020年,《花木蘭》因電影對花木蘭故事的“歪曲”、對中國文化的曲解遭遇口碑“翻車”;2023年,《小美人魚》因選角和劇情改編等陷入輿論風波;如今,《白雪公主》沒有挽回口碑,反而更因為選角不當、“魔改”劇情、過于追求政治正確等老毛病,再次嚴重損耗觀眾緣。
本質上,迪士尼陷入了既想保留經典作品內核、又想注入現代精神的怪圈,但最后既平衡不好二者關系,又沒能保證作品質量,引發網友和影迷對真人電影“毀童年”的強烈不滿。
小美人魚愛麗兒原本是白皮膚紅頭發的美麗少女,但真人電影《小美人魚》選擇黑人女歌手哈莉·貝利飾演,完全顛覆了人們認知中的愛麗兒形象。由拉丁裔演員瑞秋·齊格勒扮演的白雪公主,招到網友吐槽。而蓋爾·加朵飾演的惡毒王后因為美貌與女主角形成反差。另外,制作方擔心影片固化對侏儒癥群體的刻板印象,而選擇使用CG技術制作七個小矮人,卻遭到侏儒特型演員的集體不滿,認為這種做法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職業機會。
《白雪公主》劇照
刻意強調現代價值觀,也讓影片看起來別扭奇怪。動畫中的白馬王子在電影中變為“盜賊男主”,只為凸顯女性獨立思想:白雪公主不需要王子拯救,她可以憑借自己的力量戰勝邪惡。王后的魔鏡由動畫版以“外在美”為評價核心,轉變為影片中以“內在美”為評價標準,也令網友無法接受。“若是王后只在意外表美的話,那何必嫉妒白雪公主”等合理質疑,暴露出影片邏輯無法自恰、漏洞百出的細節設定。
如果說《白雪公主》的歌舞和視效部分還不算糟糕,那么鋪墊了許久的高潮戲,簡直崩塌得徹底。吃下毒蘋果的白雪公主被真愛之吻喚醒,準備奪回城堡時,僅帶著男主一行、七個小矮人,便有勇氣來到城堡前跟法力無邊的王后對線,白雪公主只因為說出了每個士兵的名字,展現了她的正義善良,便獲得了士兵們的共情和倒戈,而王后的戰斗力在此時突然變弱,不戰而敗……與王后對峙的戲份,僅僅幾分鐘就結束了,如此關鍵的高潮部分,卻處理得這樣潦草,也難怪網友疑惑,2.7億美元的耗資,都用到哪里去了?
相比于原動畫中白雪公主被王子拯救的結局,電影《白雪公主》為了突出“女性覺醒”的主題,沒有安排作為“拯救者”的白馬王子,而是通過白雪公主的獨立勇敢進行自救,但對白雪公主如何成長為拯救王國的英雄,卻沒有交代清楚,導致整個故事十分突兀。就連《華爾街日報》都在批評影片“踩遍文化雷區”,既未保留經典魅力,也未實現真正的現代性突破。
即便自家經典IP富礦眾多,也不能胡亂揮霍,迪士尼需要及時糾偏。《白雪公主》的失利,除了過于迎合現代價值觀,也凸顯了迪士尼創新力枯竭、依賴程式化改編而忽視敘事深度的問題。這次失利也給迪士尼敲響了警鐘:摒棄與影片無關的干擾因素,回歸故事和角色本身,認真打磨內容,才是長紅之道。
(大眾新聞記者 宮小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