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們婚假、喪假等這類假期一般是3天,但是在古代婚假、喪假時間都很長,尤其是喪假,官員無論官職大小,足足有3年的時間,叫作丁憂。
在丁憂期間,官員停職專心在家守孝,每天還要穿著孝服靜心思過,不能參加娛樂活動,直到期滿才能恢復官職。
然而在乾隆時期有一個最倒霉的進士,剛中進士母親就去世,他不得已回家守孝,結果這孝服一穿上就穿了24年。
這是怎么回事呢?
古代丁憂制度
古人尤其注重孝道,從漢代開始就開始專門對于喪假做了規定,無論大小官員只要父母去世,都必須在得知喪事后馬上報告給朝廷,辭官回家為父母守孝27個月。
在丁憂期間,官員不能進行娛樂活動,比如參加什么慶典之類的,不能讓人看到你太過開心。
此外也不能進行婚嫁之事,甚至連孩子都不能生,要不然會讓別人覺得你并沒有真心為失去父母而傷心。
值得注意的是,丁憂是必須辭官的,這時候就會有人頂替你的位置,等你結束丁憂時才能重新回歸,或者給你安排新的職位。
原本是為了孝道而實行的制度,也會讓一些官員不滿,因為比起為父母守孝,他們認為自己的前途更重要。
如果這時候被別人乘虛而入,那自己以后的前途就堪憂了,于是有些人會隱瞞父母去世的消息。
對于這種情況,朝廷自然是不允許的,清代時還規定,如果隱瞞父母去世消息不報,不為父母守孝,立馬就革職處置。
但那些遵紀守法、心中懷著一腔熱情的官員確實被丁憂制度改變了仕途,比如著名詩人李商隱。
起初李商隱因為才華斐然被當朝宰相令狐楚喜愛,讓他和自己的兒子令狐绹一起讀書,親自將他官場通用的駢文寫作技巧,后來李商隱還和白居易成了忘年交。
在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隱娶了王茂元的女兒并且加入王茂元所在的李黨,從此開始他曲折的為官之路。
雖然他詩文不錯,但當官確實是沒能力,在靈寶做縣尉時就因為解決不好百姓的賦稅問題而離職。
他回到長安被任命為秘書省正字,本以為這是個轉折點,能讓他回到官場,沒想到母親恰在此時去世了。
按照律法他必須辭官回鄉為母親守孝,他一回家李黨在朝廷中得勢,他卻沒機會分得一杯羹。
等他為母親守孝三年結束后,他的岳父王茂元也病死了,他不得已又得守孝三年。
6年過去,官場早就風云變幻,他又站錯了隊,妻子又在此時離世,讓原本就走下坡路的李商隱跌入谷底,再也沒能起來,
碌碌無為七八年后他就到了退休的年紀,只好罷職回鄉閑居。如果沒有遭遇6年的丁憂,或許他的仕途不至于這樣曲折又沒有太大功績。
而比他還慘的就是清朝的王培鑄,31歲才考中進士,結果在放榜第二天就得知母親去世,不得不回家守孝。
更令他想不到的是,這孝服一穿上就脫不下來了,足足穿了24年,送走了8個長輩。
最倒霉進士王培鑄
得知王培鑄的遭遇,大家都忍不住稱他為“最倒霉的進士”,他在31歲時考中進士,結果到55歲還沒能當上官。
這王培鑄是乾隆時期浙江紹興人,出生在一個富商家庭里,從小就享受著優渥的生活。
不過在古代商人雖然很有錢,但商人的社會地位非常低,士農工商是最低的等級,于是很多商人就想著靠科舉改變自家的社會地位。
王培鑄家就是這樣想的,因此從小就請名師來給他教學,各種四書五經、古籍典故也是信手拈來。
他一路的考試也算是順利,21歲時就考中了秀才,之后參加三次鄉試中了舉人,他乘勝追擊繼續備考會試考進士,在他31歲這一年終于高中二甲進士。
考中進士后當官那就是板上釘釘的了,王培鑄和家人都幻想著以后靠著王培鑄的管制昂頭挺胸走在路上。
然而可能是樂極生悲,在殿試放榜的第二天老家的急件就送到了王培鑄手里,王陪住打開一看,兩眼一黑,上面寫著:母親鄭氏病故,速歸家。
沒辦法,法律規定隱瞞父母去世不報,就會受到處罰,而且王培鑄還是家里的獨苗,因此他只能上報請求回家為母親守孝。
在家守孝的王培鑄憂心忡忡,但也沒辦法,其父王穡文也內心焦灼,思考著要續弦的事情。
這并不是王穡文早就有心另娶,是因為王家雖然家財萬貫,但人丁并不興旺,他這一代只有兩個兒子,到王培鑄這一代也只有他一個獨苗。
王穡文一直想著多生幾個,可是遲遲沒有成效,鄭氏還去世了。
好在守孝制度只是約束晚輩,夫妻之前沒有規定,于是在鄭氏去世一年后,王穡文又迎娶了壽氏。
可沒想到,壽氏竟然沒兩年又去世了,這對于王培鑄來說是晴天霹靂。
原本他為鄭氏的孝期剛要過,這壽氏作為繼母去世他也要為其守孝,于是王培鑄的孝服就沒脫下來,也不能去申請官職。
這王穡文不信邪,一年之后又娶了孫氏,沒想到王家的兒媳就像被詛咒了一樣,孫氏才來了一年半又去世了,王培鑄的孝期又延長了。
此時王培鑄已經到了中年,心中想必是萬念俱灰,對父親王穡文的怨念是很深的,沒等他發作王穡文也因為多次喪妻之痛心力交瘁去世了。
原本就要結束的孝期又續上了,王培鑄是有苦難言,只能將精力放在經營家中產業中。
此時看王穡文去世,王培鑄的祖母也發動了小心思,看他叔叔沒有子嗣,極有可能絕戶,于是做主將王培鑄過繼到叔叔名下。
此時王培鑄還在為親生父親王穡文守孝,他想著等這個孝期結束,或許就能去任職了,誰承想他就沒有當官的命。
在孝期快結束的時候,叔叔的妻子,也就是嬸母去世了,此時叔叔和嬸母已經是他名義上的父母,所以他又要為嬸母守孝三年。
一年后叔叔也像王穡文一樣續弦,結果繼室也在一年后病逝,繼室的孝期剛要結束叔叔又去世了,王培鑄的孝期又自動續期。
到此時王培鑄已經連續服了21年的孝期了,王培鑄中進士的同期早就是朝廷里的老人了,他還沒有上班一天。
有人覺得到這里他的孝期也應該結束了,可是老天爺似乎并不想他去當官,于是在孝期即將結束的時候,他的祖母也仙去了。
到此時,王培鑄已經連續為第8位長輩守孝了,他也從王家的小孫子成了王家的大家長,好在他在中進士之前就已經娶妻生了三個孩子。
因為連續24年守孝的事情,王培鑄名揚天下,此時皇帝已經是嘉慶了,嘉慶對他很是同情,等他孝期剛過就下令給他授官。
可是為官之路蹉跎了這么多年,王培鑄也失去了當官的欲望,只想專心在家經營自家的產業,將自家生意經營得如火如荼,活到了82歲。
參考信息:杭縣徐珂著. 清稗類鈔 第24冊 廉儉 狷介 豪侈[M]. 北京: 商務印書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