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市青少年在實踐中尋根筑夢
采石磯畔的非遺課堂
3月22日上午,馬鞍山采石磯太白堂內禮樂悠揚,2025年馬鞍山市“江上課堂”暨馬鞍山市秀山實驗學校《你好·非遺》主題團日市級示范活動舉行。現場,100名團員沉浸式體驗傳統成人禮、古琴演奏、華服展示等,近距離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韻今風展芳華。上午9時,活動在鐘鼓齊鳴中拉開帷幕。執事手持儀仗緩步入場,樂師奏響編鐘古琴,身著漢服的學生以雅正之姿列隊前行。全體師生肅立整冠,以拱手禮迎接嘉賓入場。隨著國旗護衛隊鏗鏘有力的步伐,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全場齊唱國歌,愛國情懷激蕩人心。
傳統禮儀啟心智。在莊重的沃盥禮中,學子們凈手靜心;熏香禮青煙裊裊,寓意修身養性。最具儀式感的加冠及笄禮上,嘉賓、師長依次為學子束發加冠、簪笄佩綬,象征少年正式肩負責任。
非遺雅韻繞采石。“四拜尊師”環節,學子們以傳統大禮拜謝恩師,師長回贈《千字文》典籍,文化傳承在躬身俯仰間流淌。隨后,非遺項目《采石琴歌》的悠揚旋律響徹太白堂,千年古韻與現代青春碰撞出獨特魅力。
青春誓言向未來。禮儀不僅是形式,更是對中華文明精神內核的體悟。學生代表王子皓分享感悟:“束發加冠,這讓我深刻體會到成長的責任。”學生代表曹曉宇表示,身穿漢服參加成人禮活動。令他難忘。作為新時代中學生,要抓住學習知識、增長本領的黃金時期,不斷砥礪品德、陶冶情操、刻苦學習、全面發展,努力成為建設偉大祖國、建設美麗家鄉的棟梁之材。
活動高潮處,全體團員重溫入團誓詞,鏗鏘誓言彰顯新時代青年的擔當。最后,全體學子以傳統三拜禮致謝來賓,為活動畫上圓滿句號。
此次活動由團馬鞍山市委、市教育局、采石磯景區管委會等主辦,團花山區委、團雨山區委等協辦。活動創新融合傳統禮儀教育與思政育人,通過“沉浸體驗+文化解讀”的模式,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厚植青少年文化自信。
采石磯太白堂內禮樂悠揚
及笄禮
閱讀《千字文》
拜謝恩師
和美鄉村的思政課堂
3月27日,馬鞍山市雨山實驗學校團委組織八年級部分學生走進雨山區佳山鄉馬塘村羊肚菌種植基地,開展“行走的思政課之和美鄉村”實踐活動。
學生們步入羊肚菌種植大棚,第一次看到了生長在地里的羊肚菌。生物教師王萍現場講解了食用菌培育知識,農技人員則科普了食用菌的種植難點、市場前景,并分享了政府與種植戶協同推進鄉村振興與產業發展的故事。隨后,學生們手持菌包,俯身泥土間,在觀察與采摘中沉浸式感受現代農業的精細化管理。學生代表朱碩欣興奮地說:“以前只在餐桌上品嘗過美味的食用菌,今天來到種植現場才認識到農業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
在菌菇烘干車間,學生們對比傳統晾曬與機械化烘干的效率及品質差異,直觀感受科技對農業的賦能作用。游戲互動環節,學生們變身“小主播”,通過模擬直播,生動推介特色農產品,講述鄉村振興的故事。
活動尾聲,學生志愿者帶著新鮮采摘的羊肚菌走進格林社區和陽湖社區,為獨居老人送上春日關懷,并細心提醒老人注意春季健康防護。謝奶奶接過菌菇連聲道謝:“孩子們送來的不僅是菌菇,更是暖心的祝福!”
此次“行走的思政課”以沉浸式實踐架起了課堂與田野的橋梁,讓鄉村振興的藍圖在學生們心中變得具體而生動。從羊肚菌大棚到社區送服務,學子們用腳步丈量鄉村熱土,用雙手感受農業脈搏,在實踐中深化了對“三農”工作的理解。這場知行合一的育人實踐,既播撒了知農愛農的種子,更讓“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在泥土芬芳中生根發芽。
了解食用菌機械化烘干技術
親手采摘羊肚菌
展示采摘收獲
將采摘的羊肚菌送到社區老人手中
(記者謝婷婷,通訊員焦磊、王堃)
□配文圖片由受訪學校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