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國媒體《星期日世界報》報道稱,中國外交部官員在布魯塞爾探討了中國參加烏克蘭維和部隊的可能性。最近,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3月2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答問時說,有關報道完全不屬實。中方在烏克蘭危機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
澤連斯基(資料圖)
其實,近期有關向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的討論不絕于耳。英國首相斯塔默提出“自愿聯盟”計劃,意圖向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還為此召開閉門會議與二十多個國家的高級軍事官員商討具體方案,甚至傳出其提議建立一支由10000名士兵組成西方維和部隊的消息 。但這一計劃面臨重重阻礙。俄羅斯方面,普京早就表明,堅決不允許北約國家軍隊以任何名義進入烏克蘭,哪怕打著“維和”旗號,俄方認為這會嚴重威脅其國家安全。美國方面,特朗普政府對歐洲的這一計劃態度曖昧,雖與俄羅斯有所溝通,卻并未公開支持,甚至私下覺得歐洲靠自身難以震懾俄羅斯。而在歐盟內部,也是矛盾重重,英法主導的“自愿聯盟”未能得到所有成員的支持,諸多國家對派兵一事持懷疑態度,況且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期望維和部隊規模達10萬以上,這對歐洲而言幾乎難以實現。
在這種復雜的背景下,德國媒體突然炒作“中國可能參與烏克蘭維和”的消息,背后意圖值得深挖。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國際維和事務中有著重要地位,并且在烏克蘭問題上一直秉持中立立場,積極開展外交斡旋。如果中國派兵參與烏克蘭維和,歐洲或許能借此突破俄羅斯的反對,為其“自愿聯盟”計劃增添合法性。
澤連斯基(資料圖)
然而,中國在烏克蘭危機上的立場堅定不移且清晰明了。中國并非烏克蘭危機的制造者,也不是當事方,始終堅持不干涉他國內政,尊重俄烏雙方主權,堅定地推動和平談判。早在2023年,中國就發布了《關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明確反對軍事干預,主張通過對話協商實現停火。中國特使多次開展穿梭外交,積極與各方溝通協調,為推動和平解決危機付出諸多努力。今年3月7日,中國外長王毅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也著重強調通過政治途徑解決危機,并未提及中國會考慮派遣維和部隊。
從現實情況來看,即便未來烏克蘭戰后需要維和部隊,中國參與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中國與俄羅斯保持著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任何軍事行動都需謹慎考慮,避免影響兩國關系。而且,歐盟近年來在貿易、科技等多方面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不斷進行打壓。倘若中國派遣維和部隊,歐盟是否會調整對華政策?再者,烏克蘭戰后局勢復雜,東西部地區政治立場嚴重對立,維和行動對協調能力和執行力要求極高,維和部隊如何保持中立、怎樣與俄烏軍隊協調,都是巨大難題。
澤連斯基(資料圖)
綜合種種跡象,歐洲媒體炒作“中國或向烏克蘭派兵維和”,大概率是一次試探,甚至是輿論操縱。中國一直堅持促和不助戰、勸談不派兵的立場。若未來真有維和需求,中國大概率會通過聯合國安理會的正規渠道參與,而非加入歐洲的“自愿聯盟”。歐洲方面,與其費盡心思拉中國“入局”,不如切實思考如何推動烏克蘭的和平進程,讓烏克蘭擺脫地緣政治的困境。畢竟,沖突持續越久,歐洲自身的處境也會越發艱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