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全網普通話說的最正宗的小老外,也是因為英語成績最差被全網嘲笑的俄羅斯人。
他的父母都是俄羅斯人,爸爸是新華社記者,精通5國語言,媽媽畢業圣彼得堡,從事英文翻譯專業,然而,就是如此優秀的一對父母,生下一對臥龍鳳雛。
兒子英語考試28分,聽不懂俄羅斯語,女兒更是不會說母語,就連基本的彈舌也不會,果然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只因他們一出生就在中國。
像維多利亞夫婦在中國已經生活15年的俄羅斯人,并不少見,自從2023年10月,中俄兩國恢復互免簽證的團體旅游業務,使得俄羅斯人更容易來到中國旅游和定居。
再加上,盧布貶值,物價飛漲,工作難找… … 俄羅斯人面臨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從而促使一些人離開俄羅斯,帶到中國尋找更好的發展。
這股“向東看”的風潮是怎么出現的?它背后有哪些更深層的原因呢?
多重危機下的“推力”
俄羅斯人選擇離開家鄉的原因很多,經濟問題是其中最重要的。
近年來,國際制裁和地緣政治沖突,特別是俄烏沖突,給俄羅斯經濟帶來了沉重打擊。
盧布價值降低、物價上漲、找工作變得更難,這些問題讓大家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人們對未來的生活感到擔憂,這是推動他們離開的重要原因。
簡而言之,經濟不景氣讓俄羅斯民眾感到生活壓力巨大,看不到希望,從而選擇離開。
很多俄羅斯人現在挺愁的,擔心國家經濟以后會怎么樣,覺得現在經濟不夠穩當,也沒啥讓人覺得有奔頭的未來。
特別是遠東地區,發展比較慢,路啊、房子啊這些基礎設施也比較差,和發展得特別好的中國東北和沿海城市一比,差距就更明顯了。
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大家就更想過上好日子,所以搬到中國去成了不少人的考慮。
俄羅斯不僅面臨經濟問題,人口狀況也十分嚴峻。
生孩子的人越來越少,已經跌到了近25年來的最低水平。
與此同時,去世的人卻很多,使得俄羅斯人口每年自然減少大約85萬人,這導致了嚴重的人口流失。
人口結構不平衡,老年人越來越多,年輕人越來越少,社會保障壓力越來越大,這給俄羅斯未來的發展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
現在的俄羅斯年輕人覺得養孩子太費錢了,而且對未來的發展方向不太清楚,所以很多都不想生孩子。
俄烏沖突讓大家更加擔心未來的日子會不好過,感覺沒啥安全感,這也讓本來就不好的人口問題更嚴重了。
因為擔憂和不確定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離開俄羅斯,這導致國家人才流失的情況更加惡化了,對國家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發展機遇的“拉力”
俄羅斯國內面臨不少困難,但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正在飛速發展,一片繁榮景象,這給俄羅斯人帶來了新的機會,像磁鐵一樣吸引著他們。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市場巨大,創業環境也相對寬松,對于想擺脫困境、尋找發展機會的俄羅斯人來說,中國市場充滿誘惑。
中俄貿易額不斷增加,熟悉兩國語言和文化的俄羅斯人,在經貿領域擁有別人不具備的優勢,更容易獲得成功。
他們能夠更順暢地交流和合作,搭建起連接中俄兩國市場的橋梁,促進彼此的貿易往來。
中國對高水平外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吸引了不少俄羅斯的工程師、教師、醫生等專業人士前來發展。
這些專業人士在中國能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和薪資待遇,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實現職業目標。他們在中國找到了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
中國對俄羅斯人來說,越來越有吸引力。一個重要原因是居住成本相對較低,而且生活非常方便。
俄羅斯一些大城市生活費很高,相比之下,中國一些城市的生活壓力要小很多。
即使不是大城市,中國的基礎設施也相當完善,公共交通便捷,網絡速度快,移動支付也很普及,這些都讓俄羅斯人覺得生活很省心。
另外,中國的醫療服務也比較方便,價格也比較合理,比如,黑河的牙科服務在俄羅斯很有名,很多俄羅斯人專門跑到中國來看牙。
不僅如此,中國健全的養老服務和相對較低的醫療、生活開銷,也讓一些俄羅斯老人選擇來這里養老。
他們可以在南方氣候好的城市過上舒心的退休日子,而且不用太擔心看病貴和生活壓力大,這樣的環境對他們來說,確實很有吸引力。
俄羅斯人在華的遷徙圖景
很多俄羅斯人選擇來中國生活,但他們的選擇和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樣。
比起邊境城市,他們更喜歡去經濟發達、工作機會多的大城市。
上海因為非常國際化,氛圍開放,文化也很多樣,吸引了很多從事金融、貿易、教育等行業的俄羅斯人。
北京則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已經有了成熟的俄羅斯人社區,生活也很方便。
很多俄羅斯人覺得在這里定居更有歸屬感,更容易適應中國的生活。
除了北京和上海,廣州、哈爾濱、烏魯木齊等地也有不少俄羅斯人生活,他們從事的職業多種多樣,有些做生意,把俄羅斯的商品帶到中國,有些當老師,傳授俄語和俄羅斯文化。
還有一些俄羅斯人選擇自己創業,他們在不同的行業里努力打拼,希望能在中國闖出一番事業,實現自己的夢想。
他們的到來,也為這些城市增添了多元化的色彩。
黑河早市在短視頻平臺很火,被大家看作是“跨國食堂”,但這種火爆更多是網絡炒作帶來的,并不代表有很多俄羅斯人真的涌入中國。
黑河早市確實能看到中俄雙語招牌,攤主也能用簡單的俄語交流,這些展現了中俄民間交流的熱情和活力。
但實際上,對很多俄羅斯人來說,黑河只是個臨時停留的地方或者中轉站,不是他們長期居住的目的地。他們在黑河短暫停留,辦一些事,比如買東西、看病等等,之后就會去其他城市發展。
他們其實更想去北京、上海那樣的繁華大都市,那里機會更多,生活也更加豐富多彩。
或者,他們向往海南那樣的旅游勝地,享受宜人的氣候和美麗的風景,徹底放松身心,真正的目的地并非此處,而是那些更具吸引力的地方。
北京上海充滿機遇,海南則提供了一個逃離喧囂的港灣。
避免過度解讀,正視自身挑戰
俄羅斯人來中國生活確實引起了一些關注,但我們需要冷靜分析,不要輕信網絡上夸大的說法,實際上,選擇來中國的俄羅斯人只占他們國家人口很小的一部分,絕對人數并不算多。
我們也不能指望俄羅斯人大量涌入就能讓東北經濟快速發展,事實上,他們更喜歡去經濟發達、工作機會多的沿海城市生活。
所以,看待這個問題,要保持客觀理性的態度,不要把個別現象當成普遍情況,也不要寄予不切實際的期望。
雖然東北地區緊挨著俄羅斯,但因為經濟發展速度相對較慢,工作機會和生活條件等方面可能不夠有優勢,所以對俄羅斯人來說,吸引力不太大。
簡單來說,東北的經濟發展水平暫時還不具備足夠的優勢,因此,相比其他地區,它對俄羅斯人的吸引力相對較弱。想要吸引更多人,可能需要在經濟發展上多下功夫。
這也導致了東北地區在吸引俄羅斯居民前來工作、生活等方面面臨著一定的挑戰。
中國在移民方面要求比較嚴格,俄羅斯人想長期住在中國并不容易。
想拿到中國的綠卡,也就是永久居留權,需要滿足一些條件,比如學歷要高、技術要強、收入要多。
大部分俄羅斯人來中國都是辦工作簽證或者短期居留證,真正能拿到中國綠卡的并不多。
更重要的是,中國自己也面臨著人口變老、生孩子變少的問題,所以在移民政策上會更加謹慎。
雖然有俄羅斯人選擇來中國生活,但這并不能解決中國自身面臨的人口問題。
我們不能忽略中國人口結構中存在的挑戰,例如老齡化和出生率下降等問題。
解決自身人口問題才是當務之急,這關系到中國的長遠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我們需要全面考慮,采取有效的措施應對這些挑戰。
這股“向東看”的趨勢,未來會怎樣?它只是短暫的流行,還是會繼續壯大?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