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尾鯰魚躍千年,非遺活色入舌尖。
當歷史名菜“萇弘鯰魚”揭開神秘面紗,鮮嫩魚肉裹挾著麻辣辛香在唇齒間流轉,仿佛瞬間穿越2500年的味覺隧道。這道承載著“非遺密碼”的資陽至味,如何以活態傳承續寫舌尖上的文明史詩?跟隨我們的鏡頭,循著非遺技藝的煙火氣,探秘沱江畔的“資味”故事,解鎖魚香里的文化基因。
古法新傳:一尾鮮魚承千年
沱江水孕育了肉質鮮美的溪魚,細膩鮮香的魚俘獲了各地“吃貨”。而在沱江之畔的資陽,最“出圈”的鮮魚料理當屬萇弘鯰魚,這道歷經2500年的美食氤氳著千年煙火,是沱江留給人們的跨越時空的美味記憶。
每一道美食背后,都隱藏著一段獨特的傳奇故事,“萇弘鯰魚”自然也不例外,它的誕生和萇弘緊密相關。
烹飪好的萇弘鯰魚。
相傳,春秋末年,東周內史大夫萇弘回四川資陽王二溪高巖山為母守孝。孔子因著書修訂《樂經》犯難,不遠萬里來王二溪找萇弘拜師求教。
孔子與萇弘在資陽相遇,萇弘想到家中無好菜招待,便吩咐船家打一網魚款待。船家連撒三網,均無獲,自小長于沱江邊的萇弘,熟知魚的習性環境,即叫船家到一回水處,親自下網打起一條沱江鯰魚。萇弘擅長烹飪,尤其是煮魚最厲害,于是就提議,請漁夫將沱江新鮮鯰魚洗凈切好,自己親自主勺,烹飪了一道鮮魚料理。
孔子吃后贊不絕口:“萇叔廚藝奇絕,如此佳肴豈能無名,就以先生姓名命之,謂萇弘鯰魚可也。”因此得名“萇弘鯰魚”。
烹飪好的萇弘鯰魚。
但由于時間久遠,“萇弘鯰魚”烹飪手藝漸漸失傳。如何讓這道舌尖上的風味“重出江湖”,成了資陽餐飲人面臨的“世紀難題”。
“我們查詢了大量的歷史文獻、挖掘菜品背后的典故,并在復原失傳美食的過程中,應時而變,對古法菜進行優化調整,使其更符合當代人的口味和健康需求。經過反復試驗和研發品鑒,在2008年推出了這道流傳千年的‘萇弘鯰魚’和一席共12道菜品的‘萇弘文化宴’。”中國烹飪大師、資陽金迪大酒店行政總廚黃建明將“萇弘鯰魚”的挖掘傳承娓娓道來。
匠心獨運:薪火承鮮烹世味
“萇弘鯰魚烹飪工藝和選材都很講究,尤以兩斤左右的新鮮鯰魚為佳。”在黃建明看來,要把魚肉做到入口即化、麻辣鮮香,選材、炒料、火候等工序,每個環節都非常關鍵,時刻要“察顏觀色”并嚴格把關。
灶火騰起,鐵鍋燒得通紅,鮮活鯰魚早已在案板上斬作月牙段,等待下鍋。姜蒜粒在熱油里噼啪炸成金黃,取秘制醬料攪作絳紅漩渦,鍋內霎時騰起一團辛香云霧,勾得人鼻腔發癢。隨后將雪白魚段滑入鍋中,文火慢煨12分鐘,湯汁漸稠如蜜,鯰魚肉吸飽了濃香,肌理寸寸舒展,化作凝脂般的玉色,筷子輕觸即顫。
黃建明正在烹飪萇弘鯰魚。
熱氣蒸騰間,鮮香如霧靄漫過山野。魚肉入口滑嫩如脂,咸鮮中暗藏一縷回甘,仿佛含著一段融化在舌尖的江河,唇齒間盡是流水與火焰的纏綿私語。
菜肴色澤紅亮,魚肉質嫩鮮香,湯汁味濃純厚,“色、香、味、美、滋、養”皆具……歷經千年的歲月沉淀,萇弘鯰魚依然以其鮮嫩爽滑的口感和麻辣鮮香的風味,深受資陽人的喜愛。
瀕臨失傳的烹飪絕技,在新時代迎來新生。萇弘鯰魚烹調技藝于2009年被資陽市人民政府評為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并先后被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原創菜品研究所認證為原創菜品、四川老字號;榮獲四川省第一屆地方旅游特色菜大賽金獎;萇弘鯰魚連續評為“名川菜”“川菜原生態”金獎、資陽市“十二大經典名菜”之首;而以萇弘鯰魚為主體的“萇弘文化宴”更是榮獲“四川名宴”的殊榮。
四海飄香:文化盛宴連世界
近日,在聚光燈匯聚的央視舞臺上,萇弘鯰魚這道凝結著春秋名士智慧、承載著川菜精髓的非遺美味,在《美美與共·和美之歌》節目中驚艷亮相。其立足傳統文化,把食材、調味、技法與地域文化故事相結合,濃縮著地域風味,蘊藏著民俗風情,如一卷活色生香的《天府食志》徐徐展開。
談起如何從蕓蕓川菜中脫穎而出,成為唯二代表川菜參加《美美與共·和美之歌》節目的菜肴?
黃建明說,不外乎是因為萇弘鯰魚凝聚歷史、文化與地方特色,充分展示了川菜的傳統與創新,讓純正的“中國味道”“四川特色”走向世界,從視覺、味覺、觸覺等方面全方位向世界人民展示中華美食文化的獨特魅力。
烹飪好的萇弘鯰魚。
“我們通過層層選拔,先后在2019年和2020年參加了‘歡樂春節·行走的年夜飯’活動,跟隨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先后去到了澳大利亞和塞浦路斯。”據黃建明回憶,萇弘鯰魚作為四川資陽的非遺名菜,還曾通過“行走的年夜飯”這一文化推廣活動走向國際。
在澳大利亞和塞浦路斯,資陽的廚師代表團為當地市民和華人華僑帶去萇弘鯰魚、資味牛肉等特色美食。同時,還展示了面塑、雕刻技藝,奉上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美味盛宴,向海外展示中國飲食文化和獨具特色的川味美食,而萇弘鯰魚憑借其歷史底蘊和獨特風味成為文化宴席的重要代表,用麻辣鮮香向世界遞出巴蜀文化名片。
“萇弘鯰魚在我們酒店很受歡迎,有很多慕名而來的食客,基本每年春節期間能預訂百余份。”對于未來,黃建明則希望,能帶著萇弘鯰魚和萇弘文化宴走向世界各地,將千年“資味”傳揚四海。
記者手記
從孔子私宴的傳世佳話,到非遺名錄的活態傳承,萇弘鯰魚用千年時光熬煮出一鍋文化濃湯。當傳統技藝遇見現代標準,當地方風味碰撞國際表達,這道“會講故事的非遺魚”正游向更廣闊的世界,讓千年“資味”在新時代的餐桌上生生不息。
全媒體記者 陶思懿 趙夢婕 盧嗣晨 王仲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