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爾濱
“老道外”的中華巴洛克建筑群獨樹一幟
上世紀初
一批批民族工商業人士在這里扎根
在以靖宇街為軸線的兩側街路
購置土地大興土木
開商鋪辦實業
亨得利,1917年建造的中華巴洛克建筑風格。沿靖宇街復原的大山花非常有特點。徽標里明確寫著“亨得利農商部注冊嘉禾商標”這些字樣,說明當年的商家們有很強的品牌意識。
東永德旅館,從景陽街進入靖宇街的第一樓,從1923年開始修建,既有哥特式的墻垛,但又是中華巴洛克式的風格,作為一棟獨立式的轉角大樓,在轉角處的樓頂設有望亭,當年這里作為我黨的地下聯絡點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無論是商業建筑還是民居
巴洛克建筑的奢華風格和
中國傳統建筑的有機結合
完美地滿足了他們的需求
在吸收西式建筑樣式的基礎上
再用蝙蝠、石榴、金蟾、牡丹等
蘊含吉祥寓意的中式圖案進行改造
同義慶中外貨店是中華巴洛克建筑的杰出代表,愛奧尼柱頭與中式鼓座式柱礎相結合。中國傳統蝙蝠和祥云圖案在入口正上方的額坊中栩栩如生。
早期“中華巴洛克”建筑的外墻裝飾和女兒墻多為內嵌植物卷草浮雕,其中穿插著蓮花、蝙蝠、松樹等許多中國的元素,造型十分豐富。層次分明,光影立體感強,多元素混搭,造型裝飾大氣華麗。
而“前店后廠”的商業模式
又形成了傳統中式四合院
作為居住和倉儲空間的風格
這種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
正式被命名為“中華巴洛克”
成為世界建筑史上
一道獨特的文化符號
西式的建筑只是外表,而中華巴洛克建筑群的院落仍然是四合院的傳統布局,“前店后宅”的設計妙地融合了商業與居住的功能。四合院內的建筑多控制在二至三層,通過外廊和樓梯相連通,極大地便利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支持更多新聞 期待更多點贊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23120170003
來源丨 哈爾濱日報記者 韓偉 張大巍/攝影報道 韓偉 張大巍/航拍、視頻拍攝 李迪 視頻剪輯、AI創意制作
編輯丨 李楠
責編丨 安永禹
審核丨 范思瑤
統籌丨 劉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