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歡歡
推進鄉村振興,發展富民產業是重要載體。
當大多數地區還在摸索產業振興路徑時,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已生長出兩條清晰的邏輯線——以“一村一工坊”激活村莊的“末梢神經”,用“跨村聯營”重構發展的“底層算法”。
兩種模式的耦合,不僅破解了集體經濟薄弱、要素流動滯澀等共性難題,更在更深層次上揭示出鄉村振興的進階密碼。
“細胞激活”:村子里有“坊”,坊里面有“薪”
日前,走進烈山區烈山鎮土型社區的潔風洗滌服務工坊,工人們正忙著收揀、分裝、洗滌、烘干、熨燙、折疊等工作。放眼望去,工坊內一派忙碌景象。
工人正進行衣物分揀。人民網 呂歡歡攝
而在兩年前,這一帶還是一處無人打理的廢棄小學。這樣的變化,源于一次“大動作”。
2023年5月,土型社區通過鎮黨委招商,盤活閑置土地資源,引進淮北市潔風清洗服務有限公司,形成“鎮黨委牽線+黨總支主抓+公司運營+群眾參與”的共富發展模式。
目前,風洗滌服務工坊面積約3500平方米,產值從100萬元增長到300萬元。在突出經濟效益的同時,工坊主動面向農村留守婦女、殘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固定+靈活就業方式,提供就業崗位80余個,年人均增收3萬余元,助推集體經濟增收7.5萬元。
工坊衣物上掛區。人民網 呂歡歡攝
從盤活農村閑置資源、引進特色產業入手,烈山區積極探索建立“一村一工坊”模式,實現村民增收、產業增效、集體增富,類似的“豐”景正在多個行政村同步上演。
在古饒鎮南園村“豆源豆制品加工工坊”的生產車間,濃郁的豆香撲面而來。車間里,工人們專注地監控著各道工序,確保每一瓶豆油都符合高品質標準。
南園村黨總支書記蘇振勇介紹稱,在“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模式下,一家一戶的“一畝三分地”集中起來,土地化零為整,由合作社統一規劃、經營,豆源豆制品加工工坊便是成果之一。目前吸納留守婦女等人群共15人,預計年產值達150萬元。
依托“一村一工坊”建設,如今,南園村從最初流轉的200畝土地,到今天已經流轉2000余畝土地,村級集體收入也從2019年的8.6萬元,直線增長到2024年的100余萬元,徹底改變了一貧如洗的“舊面貌”,邁開了鄉村振興的“新步伐”。
蘇振勇正在為工坊的產品做短視頻直播。人民網 呂歡歡攝
當然,這背后離不開黨組織領辦“共富工坊”的精密運作,烈山區通過“需求摸排—資源匹配—技能培訓—產銷銜接”的四步閉環,將分散的勞動力、閑置資產和市場需求精準嚙合。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傳統扶貧車間,工坊經濟的核心在于構建可持續的微循環系統——每個工坊既是就業驛站,又是技術孵化器,更是集體經濟的毛細血管。
眼下在烈山區,每個村莊都找到了獨特的“產業指紋”。
數據顯示,目前烈山區已培育引進服裝、工藝品等鄉村產業29個,高標準建成“鄉土品牌型”“農旅融合型”等5大類38家工坊,這38家工坊都是各村(社區)根據自己的產業、資源等特色優勢,因村施策、差異化來打造的,預計年產值達到1.3億元,帶動2300多位村民人均年增收3萬多元。
新風“微工坊”里,工友正進行編織。人民網 呂歡歡攝
“聚鏈成勢”:跨村聯營“聯”出鄉村振興“最優解”
當單個村莊的“細胞”被充分激活的同時,烈山區還向更高維度的系統升級發力。
2022年4月,烈山區烈山鎮黨委牽頭,當地14個村、社區打破地域限制,各拿出40萬元集體經濟資金作為啟動資金,以“飛地經濟”思維入股聯營成為合作主體,成立集體經濟公司——淮北市禾佳景區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在此基礎上,跨村聯營整合了當地四季榴園景區內閑置資產、自然山水資源、社會投資項目等,吸引社會投資8000余萬元,聯合開發滑雪場、動力樂園、云端露營等各類娛樂項目10余個,讓“小景點”成了“大景區”。
龍脊天路景區。烈山區委組織部供圖
“跨村聯營,各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普遍提升。去年底,公司還進行了分紅。”烈山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的收益分配方式為“415”形式,即40%用于保障公司運轉、10%作為困難救助等公益項目、50%用于分紅的比例來分配收益,實現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
這邊剛分紅完,目光再向南,總投資約5500萬的古饒鎮星空田園旅游綜合體,也正在烈山區“拔節生長”。
據介紹,該項目依托古饒鎮鄉村空間遼闊、田園風光旖旎、民風敦厚淳樸等優勢,采取“政府建設+公司運營”“鎮企聯合、鎮村聯建、村村聯營”的方式,全力打造兼具農業觀光、休閑娛樂、文化體驗、研學團建等功能的皖北特色濃郁的鄉村田園旅游綜合體和微度假體驗地。
于是,當地22個行政村又集體出資入股這一新項目,將零散的集體資金聚合成700多萬元投資,“我們村還要入股,繼續跟著干、跟著分紅啊。”
“通過黨組織搭建的信用平臺,原本零散的集體資金聚合成百萬級投資,專業運營團隊導入的不僅是管理經驗,更是將山水林田的系統價值轉化為復合型農文旅產品。”古饒鎮黨委書記陳平生介紹,該項目建成運營后,預計帶動周邊村民就業超100人,項目年收益240萬元,為村級集體經濟增長助力。
該項目效果圖。人民網 呂歡歡攝
毫無疑問,當“一村一工坊”賦予每個行政村自主造血能力,“跨村聯營”則催化出“1+1>3”的裂變效應,鄉村振興便不再是外部輸血式的短期工程,而是內生出可持續的發展動能。
未來,烈山區將深化黨建引領、村企合作、農戶參與發展模式,繼續實施“一村一工坊”建設和“跨村聯營”雙輪驅動戰略,推動區域發展模式實現從單點“輸血”到片區“造血”、從資源整合到全域“活血”的迭代升級,全面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寫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