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聯合國更新了發達國家的評判標準,把人均收入的門檻從2萬美元提升到了3萬美元。
這一變化,直接導致全球發達國家的數量減少到32個。在被“踢”出名單的國家中,有5個國家讓人感到十分意外。
那么,這些國家都是誰?
一、 葡萄牙
葡萄牙曾是世界上第一個全球性帝國,隨著時間的流逝,葡萄牙昔日的輝煌逐漸消退。
自19世紀起,葡萄牙的經濟結構逐漸趨于僵化,工業基礎同樣相對薄弱。
在科技創新領域,葡萄牙的發展相對滯后。
科研投入不足,企業創新動力和資金來源受限,這使得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興科技領域取得的成果寥寥。
可惜的是,經濟韌性不足的問題一直拖著葡萄牙的后腿。尤其2008年的金融危機,真是給了它當頭一棒。經濟連續下滑,債務危機爆發,甚至成了歐元區里第三個向歐盟求救的國家。
受多種經濟發展挑戰的困擾,葡萄牙的人均GDP近年來一直停留在約2萬美元的水平,顯著低于新規定的3萬美元標準,發展指數也只有0.86,這使得葡萄牙喪失了發達國家的身份。
二、 拉脫維亞
拉脫維亞,則由蘇聯加盟共和國轉變為獨立國家,同樣踏上了屬于自己的發展新道路。
獨立后,好歹從計劃經濟轉型過來了,歐盟也幫了不少忙。可問題是,太依賴別人了,自己沒啥核心競爭力。木材出口,賣的都是沒啥技術含量的原材料,國際市場價格一波動,就跟著哆嗦。高科技產品呢,又得靠進口,一來二去,貿易逆差越來越大。再加上人少,招工都難,發展后勁不足。
盡管拉脫維亞的人類發展指數達到了0.9,但人均GDP為2.25萬美元,沒達到新近推出的發達國家標準。
三、 希臘
希臘,曾經的發達經濟體,在2009年的時候,遭遇了債務危機的狂風暴雨。
這場危機,就好像一場噩夢一般,持續了多年之久,嚴重地對其經濟根基造成了沖擊。如今希臘人均GDP降至2.34萬美元,盡管人類發展指數仍保持在0.912,但人均GDP的短板,使其不得不告別發達國家行列。
債務危機留下的創傷,像那沉重的債務負擔,還有企業大量地倒閉,以及失業率高高地企立等,嚴重地阻礙了經濟復蘇的步伐。
四、 克羅地亞
克羅地亞的經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旅游業。陽光明媚的海灘、悠久的歷史文化,讓克羅地亞成為歐洲最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然而,旅游業的高峰期往往伴隨著巨大的風險。2020年的新冠疫情幾乎讓克羅地亞的旅游業崩盤,直到2023年才開始逐步恢復。但2025年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頻繁的自然災害,再次讓游客望而卻步。
更重要的是,克羅地亞的經濟結構并沒有因為旅游業的繁榮而得到多樣化。過于依賴單一產業,意味著一旦這個產業受到沖擊,整個國家的經濟都會陷入困境。
目前,克羅地亞的人均GDP達到2.14萬美元,人類發展指數為0.878。
五、 立陶宛
最后一個國家是歐洲的小國立陶宛。立陶宛的地理位置和近代歷史跟旁邊的拉脫維亞差不多。
立陶宛歷經諸多坎坷,但在贏得獨立之后,積極投身歐洲體系的建設中。
立陶宛的經濟體量相對較小,國內市場空間有限。其產業發展在深度和廣度上均顯不足,于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不夠堅實,經濟發展的質量尚不足以支撐其邁入發達國家的行列。
目前立陶宛的人均GDP才2.78萬美元,人類發展指數為0.855,所以也被踢出了發達國家的行列。此外,立陶宛因為身處北約與俄羅斯博弈的敏感地帶,俄烏沖突下緊跟西方對俄羅斯的一系列制裁,當前也面臨著相當嚴峻的地緣壓力。
國際機構的評估標準并不是單一的,它們會綜合考量多個因素,比如經濟結構是否健康、社會福利水平是否穩定、居民生活質量是否提高等。
2023年美國眾議院通過決議將中國列為“發達國家”,但被中國拒絕,我們認為此舉旨在限制中國國際權益(如世貿組織優惠)。
而我們的目標是計劃2035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核心路徑為提升人均GDP和科技創新能力。
還有10年,我們一起努力,一起看結果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