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除了祭祖踏青
不少人還沉迷于青團、艾粄
油燜春筍等時令美食
然而,大快朵頤后
如果突然腹痛難忍、冷汗直冒
那可能不是“吃撐了”
而是膽囊和膽管里的“小石頭”在作妖
——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
堪稱膽道系統的“連環殺手”
今天,我們跟著知名肝膽外科專家、深圳華僑醫院院長胡明彥一起,揭開這對“結石兄弟”的真面目,學會如何科學護膽!
膽囊結石為何會“拖家帶口”闖膽管?
1. 膽汁成分失衡
膽囊結石多由膽汁中膽固醇、膽色素等物質過度沉積形成。若長期高脂飲食、肥胖或代謝異常(如糖尿病),膽汁黏稠度增加,膽固醇結晶更易聚集成石。
2. 膽囊結石“離家出走”
膽囊收縮時,小結石可能被擠入膽總管,形成繼發性膽管結石,堪稱“結石搬家”的典型。
3. 膽道感染推波助瀾
膽道反復感染(如蛔蟲感染)或膽汁淤積(如長期空腹),可加速結石形成并堵塞膽管。
不只是“肚子疼”那么簡單
患上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容易引發以下危害:
1. 急性并發癥:痛到懷疑人生
膽絞痛:結石卡在膽管時,上腹部劇痛如刀絞,可能向右肩放射,伴隨惡心、嘔吐。
黃疸與感染:膽管堵塞導致膽汁反流入血,皮膚發黃、尿液濃茶色;若合并細菌感染,還會高燒寒戰,甚至引發敗血癥。
2. 慢性風險:沉默的定時炸彈
長期結石刺激可能誘發急性胰腺炎、肝硬化,甚至增加膽管癌風險。
“雙鏡合璧”精準拆“彈”
傳統的膽總管結石治療通常需要進行開腹手術或膽道切開術,而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現在有了一種新型的治療方法——新式微創保膽取石術+胰膽鏡經膽囊管取膽總管結石,可通過極細切口經膽囊管取石,既能保留膽囊功能,又大幅減少出血與恢復時間,它為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提供了新的更為安全和微創的治療選擇。
胡院長護膽小妙招
1.飲食有節
少油膩:控制膽固醇攝入(如動物內臟、蛋黃);
多纖維:蔬菜、全谷物促進膽汁排泄;
規律三餐:尤其早餐,避免膽汁過度濃縮。
2.體重管理
科學管理體重,適當運動,促進膽汁排出,避免淤積;
3.定期體檢
每年一次肝膽超聲檢查,早發現無癥狀結石,及時干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