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雷少斐 見習記者 王婉晴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膳食結構正從“吃飽”向“吃好”轉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近十年,牛羊肉消費量年均增長3%~5%,乳制品消費量增速更是超過6%。我國耕地資源有限,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2024年,我國大豆進口量達1.05億噸。飼料成本占牛羊養殖總成本的60%~70%,而國際大豆價格波動頻繁,直接擠壓養殖戶利潤空間。國際市場上,南美牛肉憑借低廉的到岸價,對國內養殖業形成沖擊,搶占市場份額。
面對困境,踐行“大食物觀”,開發更多元飼料資源,成為保障國家食物安全的重要課題。在此背景下,北京澤牧久遠生物科技研究院(以下簡稱“澤牧久遠”)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依托農業農村部《飼用豆粕減量替代三年行動方案》,聚焦“非糧飼料替代”領域,聯合國內科研院所,組建跨學科研發團隊,歷經多年攻關,成功研發出“人工豆粕”技術及相關產品,并獲得“人工豆粕及其應用和飼料”發明專利。該發明以生物技術為基礎,通過科學配比實現能量、蛋白等營養成分與豆粕相當,部分指標更優,且成本顯著降低,為反芻動物養殖提供了高效替代方案。
2023年,“人工豆粕及其應用和飼料”技術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核,獲得發明專利。該技術不僅實現豆粕等量替代,更構建起包含6大類多項指標的動態營養模型,可根據不同地區、品種、生長階段靈活調整配方,滿足精準養殖需求。
“人工豆粕”技術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它具有四大顯著優勢。在營養均衡方面,人工豆粕能有效提升反芻動物對養分的利用率,保障動物健康與生長性能;成本控制上,實驗數據顯示,使用人工豆粕替代豆粕后,飼料成本每噸降低近200元,養殖戶綜合效益顯著提高;操作上也十分簡便,產品可直接等量替代豆粕,無須調整配方,且適口性佳,動物采食量穩定;從資源和環保角度看,人工豆粕減少了對進口大豆的依賴,緩解“人畜爭糧”矛盾,助力畜牧業向生態友好型轉型。
一項技術的好壞,最終還需要實踐來驗證。由多位行業專家及養殖戶組成的實驗人員,多次對品種、體重、入場時間一致且健康狀況良好的架子牛和育肥牛進行試驗,分別用人工豆粕型日糧和豆粕型日糧飼喂一個實驗周期后,進行增重對比。試驗結果均表明,在配方幾乎一致、部分重要指標甚至比豆粕型配方還要高的情況下,人工豆粕型配方成本降低近200元,人工豆粕能實現“提質、節本、增效”三重目標。
“大食物觀”強調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澤牧久遠人工豆粕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正是這一理念的具體實踐。通過減少對豆粕等進口飼料糧的依賴,人工豆粕為畜牧業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飼料來源,促進畜牧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澤牧久遠以生物技術為核心,推動養殖業從“資源消耗”向“精準高效”升級、推動人工豆粕技術與智能化養殖深度融合。
“未來,澤牧久遠計劃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建設反芻動物營養研究中心,并與鄉村振興項目結合,為養殖戶提供‘產品+技術+金融+服務’一站式服務?!痹撈髽I負責人說,在這條用科技賦能養殖業的道路上,澤牧久遠將繼續深耕畜牧業科技創新,以人工豆粕為紐帶,與千萬養殖戶攜手,幫助養殖戶提質節本增效,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
來源:農民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