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的時候,大家肯定都聽過這么一個笑話:
當烏軍出其不意的攻入庫爾斯克州,導致俄軍戰事焦灼之際,普京請大牧首幫忙喚醒了斯大林的幽靈。
斯大林:“什么急事找我?”
普京:“現代納粹占領了庫爾斯克!我們的軍隊被打敗了!莫斯科該怎么辦?”
斯大林:“像我1943年那樣做。派我們最精銳的烏克蘭方面軍上前線,并向美國和英國要武器!”
到這兒,你還真別著急唏噓。其實呢,某種程度上看,俄軍里面還真的存在這么一個現代“烏克蘭方面軍”。
它就是傳說中的俄軍第114旅,全稱為“近衛葉納基耶沃-多瑙河第114獨立摩托化步兵旅”。是俄羅斯聯邦陸軍的一支旅級部隊,部隊編號08818。
庫爾斯克被烏軍攻入的時候,他們正在俄軍推進的最前線紅軍村附近執行更艱巨的戰斗任務。
當然,作為俄羅斯的第三大民族(第二大是韃靼族),俄聯邦境內原本就有眾多的烏克蘭族公民。俄軍中也存在著不少烏克蘭族官兵,既有基層大頭兵,也有高級指揮官。
比如,俄軍空降部隊司令,米哈伊爾·特普林斯基上將。他是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的烏克蘭族,在蘇聯解體時,選擇加入了俄軍。
還有2022年戰死馬里烏波爾前線的俄軍黑海艦隊副司令員,一級艦長安德烈·尼古拉耶維奇·帕利。他是土生土長的烏克蘭基輔人,烏克蘭族。跟特普林斯基類似,蘇聯解體時主動選擇加入了俄軍和俄國籍。
帕利生前主抓的是俄羅斯海軍黑海艦隊的政治工作。
按照俄軍/蘇軍傳統,高級指揮官必須親臨前線,政工干部還要帶頭沖鋒。
安德烈·帕利陣亡后,《俄羅斯戰士》雜志對他的評價是——“真正的政委”。
與之相反的則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現任烏軍總指揮,瑟爾斯基上將。
他是個蘇聯軍校畢業的,土生土長的俄羅斯人,俄羅斯族。
蘇聯解體時,瑟爾斯基正在基輔國防大學深造,就地選擇加入了新組建的烏軍,當了烏克蘭人。
至今,瑟爾斯基的父母和弟弟,還住在他們的老家,俄羅斯西部的弗拉基米爾州。
(這兩位都是蘇聯老紅軍的后代)
從中可以看出:
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
他們的俄羅斯族未必親俄;
烏克蘭族未必親烏。
還是那句老話,俄羅斯和烏克蘭,這倆國家的情況卻很特殊,特殊到了整個地球幾乎都沒有任何一個類似的先例可以供參考。
它們在一起了300多年,分開才30來年,無論是民族習慣,還是歷史文化和經濟利益,很多的東西,都是深度捆綁著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