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四川阿壩小金縣薩武雪山下發生一起游客意外身亡事件。4月7日,當地村干部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該游客下山后在就餐時突然后仰暈厥,經送醫搶救無效去世,推測為突發疾病所致。
對此,小金縣相關部門回應,該游客具體死因仍在調查中,并未因此事封山,目前正常開放。此前,小金縣宣布于3月29日正式開放包括薩武雪山、翁巴雪山在內的多條登山徒步線路。
游客攀登薩武雪山 受訪者供圖
游客下山后用餐時突然暈厥
經送醫搶救無效離世 具體死因仍在調查
4月7日,阿壩小金縣撫邊鄉大坪村一名村干部及多位向導向紅星新聞記者證實,4月5日中午,一名浙江籍驢友在完成薩武雪山新線徒步后,隨30余人首批下撤至山腳大坪村。
“不是在登山的時候發生的,他已經下山了,用餐時在玩手機,突然就發病了,送到衛生院沒有搶救過來。”大坪村村干部陳先生介紹,該游客在向導家中用餐時突然后仰暈厥,經送醫搶救無效去世。
陳先生介紹,事發時該男子無明顯高原反應或外傷,推測為突發疾病所致。
關于“薩武雪山因此事封山”的說法,陳先生稱“沒有封山”。他介紹,3月29日當地正式開放多條全新登山徒步線路,包括薩武雪山、翁巴雪山在內的多條登山及徒步線路,因為降雪等原因,薩武雪山是于4月4日開放的,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封山。
小金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工作人員表示,該游客具體死因仍在調查中,并未因此事封山。
薩武雪山 受訪者供圖
當地新開放薩武雪山徒步線路
相關部門呼吁游客理性評估身體狀況
薩武雪山徒步自2023年起走紅網絡,被一些網友稱為“新手入門級”線路。
據小金縣融媒體中心消息,小金縣于今年3月29日開放包括薩武雪山、翁巴雪山在內的多條登山及徒步線路。這些線路經嚴格安全評估、設置標識、救援及運營體系,并要求組織者提前報備、取得許可,違規者將承擔法律責任。小金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強調,新線路覆蓋多難度層級,兼顧新手與資深愛好者需求,旨在豐富“戶外小金”旅游內涵。
《小金縣部分開放山峰攀登、徒步活動路名單》顯示,薩武雪山是位于小金縣撫邊鄉大坪村的一處徒步線路,最高處米菲海至葫蘆海距離約3公里,海拔約4820米,屬徒步線路,技術要求低,協作配比1:4,配備必要的攀登裝備。根據攀登者身體狀況、攀登經驗、天氣情況等線路行程時間為3-5天,每日最大承載量200人。
小金縣相關部門呼吁,游客應理性評估身體狀況,遵守登山規定,通過正規機構報備行程。
延伸閱讀
鰲太線,縱貫秦嶺主峰鰲山與太白山的一段主脊,因其“行走在中華龍脊”之名,讓探險者趨之若鶩。然而,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7年夏,鰲太線累計失蹤、死亡驢友46人。2018年,當地發布禁止鰲太穿越的公告。即便如此,仍有驢友前赴后繼非法穿越這條“死亡線”。
今年春節剛過,剛滿18歲的孫亮為了“挑戰自己”,背起65斤重的徒步裝備,計劃用7天的時間走完鰲太線。在設備斷電,距離出山口最近只有5公里的時候,他由于選錯了岔路口,沒能按原計劃下山。
幸虧父親及時報警,讓孫亮在進山第10天被救援隊找到。他成為了少有的在鰲太線長時間失聯后的幸存者,但也成了大家口中的“反面案例”。
“不要非法穿越,以我為戒。”下山后,孫亮把自己的社交賬號簡介改為了警示語。攀登過哈巴雪山、玉龍雪山的他說,我們征服不了任何一座山,只是山放過了我們。
救援隊員在搜尋孫亮途中 受訪者供圖
進山第一天就“失聯”
每次長距離登山或徒步,孫亮都會在出發前告訴父親自己規劃的用時范圍,并在下山后第一時間報平安。這次鰲太線徒步,孫亮告訴父親自己的行程是7天左右。
2月7日,孫亮從山東日照飛到西安,再轉車到陜西省太白縣塘口鎮的登山口。晚上6點左右,父親孫紅利收到了兒子進山前發給他的最后一條信息。
到了第8天,孫紅利并沒有像往常一樣等到兒子的消息。2月15日上午,他焦急地向陜西警方報警求助。當天下午,孫紅利從日照驅車趕往陜西。與此同時,遠在廣東佛山的哥哥在網上發帖向驢友和救援隊求助。當地的公益救援隊看見后聯系了孫紅利。
孫亮的徒步裝備 受訪者供圖
2月16日,公益救援隊將孫亮失聯的消息發布在社交媒體上。很快,“18歲男孩穿越鰲太線失聯一周”的消息開始在網上發酵。
嚴格來說,孫亮進山當天就“失聯”了——深山里沒有信號,手機只能用來看離線地圖。一路上積雪很深,風也大,他只能走幾步歇一下,每天前進10公里左右。到第4天時,孫亮已經走完了規劃路線的60%。
真正意義上的失聯,發生在進山的第4天下午,手機沒電,充電寶被凍死機。“看不了軌跡就沒有方向,這是此次徒步最大的意外。”孫亮說,此前爬雪山時氣溫也低,但從未遇到過設備凍死機的情況。
“當時確實有些害怕,但是能穩住腳。”孫亮說,失聯的點位離出山口更近,加上走過的路更險,他當時心里非常明白,只能往出山口趕,而不能后撤。當天下午風太大,便沒趕路,帳篷扎不起來,于是就地在一個石縫里躲了一晚。由于害怕失溫,他并不敢睡著。
次日,孫亮順著河道,往有人類活動痕跡的林場路的方向走。后來,他發生了墜滑,從一座山峰的半山腰摔了下去,人被摔暈,右手骨折。保溫瓶、帳篷桿、冰爪、手套等裝備都弄丟了。
趕路兩三天后,孫亮在距離出山口只有5公里的點位再次出現意外。在走至林場路岔路口“極限二選一”時,他走反了。“如果我走左邊,馬上就能走出去了,結果我選擇了右邊。”孫亮說,假如沒有人及時來救,他生還的可能性并不大。
此時,陷入絕境的孫亮并不知道救援隊已經上山。
一場8萬元的付費救援
“家里有幾個小孩?”孫紅利說,這是救援隊見到他后問的第一句話。“人家沒有直接說出口,但從他們的語氣判斷幸存的希望渺茫。”他的心情一下子變得沉重。他當時表示,自己愿意出一些錢,希望對方盡最大能力救援。
2月15日晚,救援隊制定出了救援方案,隨后趕往太白縣。當地村民做向導,加上森林公安,總共40多人,一共分為5個小隊,從不同方向進山。
等待救援結果的過程十分煎熬。“去之前沒概念,到那邊后聽人議論,說最好的情況就是殘疾。多待1個小時心里就像被小刀多割一下。”孫紅利說,那幾天,他在晚上會忍不住哭,頂多只能睡著兩三個小時。
幸運的是,右拐折返森林后的孫亮依舊在主干道上。17日上午11點左右,在鰲太線2800米營地附近,孫亮聞到救援隊點火的煙味,便喊了一聲。很快,救援隊員走近,確認了孫亮的身份,問他是否接受救援。“接受。”孫亮磕巴著答復。
救援隊找到孫亮 受訪者供圖
“還有沒有生命體征?”17日中午,在山下等待的孫紅利接到救援隊的電話時下意識地追問,對方說“人沒問題”,這讓他激動不已。
被救援人員找到前,孫亮已經4天5夜沒進食,渴了就喝溪水,餓得把隨身攜帶的牙膏都吃了。救援人員扶孫亮下來的時候,他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地上的面包,“眼珠動都不動”。孫亮和救援人員在山上休整了一夜,次日走了4個多小時,于2月18日中午下山。
18日下午,在當地醫院簡單包扎后,孫紅利帶著兒子連夜開車趕回武漢救治。
此次救援的收費行為,在網上引發關注。2月19日,參與救援的秦嶺牛馬救援隊成員在社交平臺發表聲明,澄清了部分網傳言論不實,并證實此次被救援者家屬支付了8萬元左右的費用。
牛馬救援隊是由當地一些戶外兼職領隊和一些救援隊的公益人員組成的救援隊伍,此次救援是他們首次收費。“這是正常價格,而且是和家屬談好了,進山前已支付。”牛馬救援隊成員向記者介紹,救援的費用分為兩部分:其中5萬元是他們隊伍30多名成員的車馬油料、住宿費用,剩余3萬元支付給當地其他公益救援組織。
“鰲太線這種時間就是生命的地方,只有付費救援才可以更高效,結果也顯而易見,整體推進了救援進度。”牛馬救援隊的公告稱,這次嘗試以后,他們將繼續推進陜西省山地救援收費模式。
在孫紅利看來,付費救援不應該被詬病,花錢辦事的效率會更高。“誰都需要為自己的錯誤買單,救援也非常危險。”
18歲少年的獨行
今年1月1日,是孫亮的18歲生日,但他的言談卻相當成熟。
孫亮從小由奶奶帶大,2023年,上高一的孫亮選擇退學。他說,自己小時候成績還不錯,后來沉迷網絡,學習就掉隊了。“坐在學校也是玩,出來學點別的東西更好。”
退學前,他告訴爸爸自己“讀不進去”。孫紅利覺得,上學的事不可強求,“只要能養活自己并且不危害社會,都是可以的”。
輟學后,孫亮去表叔開的餐廳端盤子,做了3個月服務員,他覺得看不到希望,申請去后廚學廚師,工作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在后廚干了大半年后,孫亮開始跟著接工程的爸爸“打雜”。
孫亮在雪地中徒步 受訪者供圖
孫亮說,退學一年左右,開始感覺到“沒有那么自由,沒有少年氣了”。由于“走的是不同的路”,他跟以前的同學聯系并不多。
2024年,孫亮開始接觸徒步和登山等戶外運動,穿越鰲太線之前,攀登過哈巴雪山、玉龍雪山和玉珠峰。“我主要的愛好其實是登雪山,目標是做高山向導。”孫亮說,之所以不約隊友,是怕成為雙方的累贅,打亂雙方的節奏。“平時獨來獨往慣了,一個人徒步也沒啥,直接欣賞路邊的風景。”
現在,孫亮如果還在上學的話,馬上就要高考了。他向記者坦言,如果有機會上大學,還是想去上大學。“偶爾也會羨慕以前的同學,因為我缺少青春的那一部分。”
我們征服不了任何一座山
《中國鰲太穿越事故調查報告》顯示,2012年至2017年夏季,5年內鰲太線上已累計失蹤、死亡驢友46人。2018年,陜西眉縣、太白縣政府聯合發布禁止非法穿越“鰲太線”的公告。
“我們征服不了任何一座山,只是山放過了我們。”孫亮在總結自己的生死經歷時發出的這句略帶哲思的感慨,被很多媒體引用。
住院第3天,做完骨折手術后,孫亮一個人在醫院休養,孫紅利每天上午會過來看望。劫后余生的孫亮皮膚黝黑,但精神狀態尚佳,連續三天開了三場直播,解答網友們關心的問題。
圖為央視新聞報道截圖
網上對孫亮的行為褒貶不一,負面評價包括浪費救援資源、博關注。“還有人認為我是故意為之,精心策劃好的失聯,為了博流量‘起號’。”為了減少焦慮,他盡量不看網絡評論。
“受到社會關注、上熱搜,完全是不可控的。”孫紅利也為兒子在網上的遭遇感到不平。同時,他表示,“事情已經發生,該付出的已經付出了,現在發酵得很厲害,直播澄清一下也沒問題。”
3月1日晚,央視《新聞周刊》選擇的“本周人物”是孫亮,主持人提到,“選擇他,或許是從反面的案例來解讀如何說‘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似乎是強調某種英雄氣概,但明知山不讓進卻偏要進山,這就不是什么英雄氣概了,而是各方都可能付出代價的行為。”
孫亮說,他在休養好之后,還將返回事發地,接受違法穿越的處罰。近日,在與孫亮直播連線時,為了避免變相宣傳穿越鰲太線,當地參與救援孫亮的隊員已不愿過多提及“鰲太”二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