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緬甸領導人敏昂萊3月28日在媒體發表講話說,緬甸中部當天發生的強烈地震已致144人死亡、732人受傷。敏昂萊同時呼吁各國、各組織和民眾對緬甸地震災區提供援助。敏昂萊說:“我鄭重邀請所有國家、組織、民眾,只要愿意幫助緬甸受災群眾,我們都真摯歡迎。”他還表示,由于需要廣泛開展救援工作,希望緬甸民眾盡其所能伸出援手。
當地時間3月28日,緬甸中部實皆斷層發生7.9級地震,隨后12分鐘內又發生6.4級余震,之后數小時內還有多次較弱震動。據報道,緬甸兩大城市仰光和曼德勒的電力和通信線路已中斷,這使救援工作更加復雜。曼德勒是緬甸第二大城市(人口約有150萬),受災嚴重。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項目協調員瑪麗·曼里克28日警告,緬甸的基礎設施遭受重創,道路、橋梁和公共建筑損毀嚴重,大型水壩的狀況令人擔憂,可能引發次生災害。
志愿者在緬甸內比都的一棟受損建筑尋找幸存者(資料圖)
根據現場傳來的畫面,大量建筑物倒塌無數,不少緬甸人被壓入倒塌的建筑物,有當地的華人表示,這是她是自己第一次經歷如此大的大地震廢墟下面壓了很多人,可以聽到很多的求救聲音,但是由于沒有先進的設備被困人員無法救出。就連緬甸軍政府的外交部大樓以及軍政府總部的建筑物全部倒塌,多名政府官員喪命。迫于無奈的情況,緬甸軍政府負責人敏昂萊發起了全球求助,希望全球國家能夠伸出援手,幫助緬甸度過此次浩劫。
有專家分析,此次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于1500萬噸TNT當量,約為二戰時期美國投擲于廣島原子彈威力的上千倍。震源淺且余震頻繁,導致破壞力倍增,災區通信中斷、道路損毀,大量民眾被埋于廢墟下,徒手救援成為常態。緬甸自身抗災能力薄弱,長期內戰消耗資源,使得災后救援雪上加霜。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緬甸是東南亞地區震后應對能力最弱的國家之一,亟需國際支援。
我國救援隊(資料圖)
按理來說作為“國際警察”的美國應該是沖在第一線的。但令人沒想到的是,美國根本沒能采取任何實際救援動作,甚至就“表面功夫”,美國甚至都做不好了,特朗普剛宣布要對緬甸進行援助,美國有關救災部門直接宣布罷工,并給出了一個讓特朗普根本無法反駁的理由。而國際難民組織主席、美國國際開發署前官員杰里米·科寧迪克則更加直接的在社交平臺上表示,就是因為特朗普政府的大規模裁員,導致“本可以對最近緬甸地震進行響應的國際開發署最后一點殘余力量”也蕩然無存。
與之相反的是,中國國際救援隊(CISAR)3月30日迅速響應緬甸中部強震災情,啟動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應急機制。118名隊員攜6條搜救犬、2臺救援車、救援裝備和物資634件套及醫療物資,于30日19時38分從北京啟程,乘坐2架中國空軍運-20飛機飛赴緬甸內比都,隨后趕赴災區開展緊急救援行動。此次出征隊伍包括地震專家、結構工程師、搜救隊員、醫療隊員及搜救犬分隊,配備生命探測儀、破拆設備及野戰醫院系統,可獨立開展震區兩個方向72小時高強度救援行動。
受災民眾在緬甸內比都接受救治(資料圖)
中國作為世界大國,承擔責任這一塊,沒有打一點折扣。長期以來,中國的大國責任感,用四個字總結,就是“身體力行”。在俄烏沖突中,中國發布相關立場文件,得到了多數國家的高度評價。在聯合國,中國為了巴勒斯坦問題和烏克蘭問題,同一些不懷好意的國家據理力爭。在欠發達的地區,中國為了幫助他們發展,無償援建基礎設施。在自然災害面前,中國往往都是第一個沖向災區進行救援工作的“逆行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