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還活著
卻在網絡平臺被祭奠六年?
這么離譜的事情
就發生在廈門一網友身上
訪問量超4萬次
廈門在世女孩被“云祭奠”六年
清明節這兩天
廈門市思明區法院
此前公布的一起案件
再次引發了廣大網友的關注
據廈門市
思明區法院消息
一次偶然的機會
小王(化名)的朋友發現
某網絡祭祀平臺內設有
“廈門美麗女孩小王紀念館”
該館建立于2016年1月
6年來訪問量高達4.3萬余人次
網頁上詳細記載了小王的“生平”
包括出生日期、籍貫、悼詞
并表示“于2010年1月某天晚上離校后失蹤,過了好幾天才在海里發現她面目全非的尸體,愿在天堂安息”。
紀念館還設有
靈堂、網上墓園等動畫背景
都放著小王的頭像
另外還設有“音容笑貌”模塊
發布了10張小王的生活照
小王得知這件事后
感到十分的氣憤
網頁中記載的個人信息
均與其本人信息一致
而且所有照片都是她
發布在個人社交平臺的生活照
她認為網絡祭祀平臺
侵害其肖像權、名譽權
要求平臺承擔侵權責任
但因這個紀念館
設立于多年前
當時還未實行實名制登記
所以只能找到設立用戶
的IP地址及昵稱、登錄名
無法提供其真實姓名
以及地址、電話等信息
“彼岸思念”紀念館相關說明(官網截圖)
對此
思明法院依法作出一審判決
判決平臺侵犯肖像權、名譽權
并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2萬元
表情包都可以網絡祭拜
網友:這也太離譜了吧
實際上,類似荒唐事
正在多個平臺上發生
2021年張亮(化名)也遭遇過類似事件,他表示有人在網絡祭祀平臺給他建了一塊網墓,打開地址鏈接跳出來一個網頁,一個墓碑形狀的圖片上,不僅有張亮的照片真實姓名底下還放了供品,經過多次聯系網站后,這個網墓才被刪除。
隨著越來越多人
選擇網絡祭掃
高價虛擬祭品、誘導消費
惡意為生者創建“靈堂”等
亂象隨之而來
民政部數據顯示
今年清明節假期首日
全國共有2304個網絡祭掃平臺
網絡祭掃群眾695萬人次
Yes君搜索后發現
不少網絡祭掃平臺
對逝者信息審核存在漏洞
均可胡亂填寫個人信息
還可隨意上傳照片創建紀念堂
而且創建過程很順利
平臺均沒有進行任何審核
這也就意味著
每個人都有被陌生人
拿去"祭奠"的風險
該網絡祭祀平臺的客服
甚至還大方的承認
建立紀念館不需要提供
被紀念人的相關證明材料
只需把信息填寫完整即可
不僅如此
不少網絡祭祀平臺
還打起了"數字經濟"的算盤
設置了"祭奠排行榜"
誰給逝者送的"禮物"多
誰的排名就越靠前
且這些虛擬禮物都價格不菲
一些平臺甚至
明目張膽地進行親情PK
每個紀念館都有"親情指數"
指數越高,排名越靠前
某平臺“云寄念”充值套餐
對此
不少網友都表示
“實在是荒謬”
還有網友表示
用錢堆出來的"香火旺盛"
是對逝者的尊重
還是對生者的剝削?
AI“復活”逝者
一定要小心倫理黑洞
祭奠逝者的需求
除了上面說的云祭奠之外
在網上還催生了數字人新形式
不少商家
捕捉到這個新趨勢
特推出了AI
“數字人復活”技術服務
試圖通過“復活”逝者
開拓新模式
在某電商平臺上
一款不到10元的
AI“復活”產品
最高已售出500份
那AI復活
有哪些技術路徑?
需要什么條件?
隨著AI視頻生成技術的發展,利用AI“復活”的辦法變得簡單—只需要一張正臉的照片和一段30秒鐘以上的音頻,就能讓照片動起來,原聲配音需要90元就能訂制。3D數字人構建門檻也大幅降低,現在30秒的視頻素材就能完成數字人的建模。
這只是初步生成動態視頻,而要想與“復活數字人”對話,則需要更多的視頻訓練、更多聊天語料投喂,這背后就更涉及個人隱私和肖像權問題了。
AI“復活親人”
目前是存在爭議的
如果只是家屬自己
拿AI“復活”來緬懷親人
這種行為可以理解
但一旦進入公共領域傳播
可能就越界了
之前就發生過
AI李玟、AI喬任梁等事件
一開始是粉絲出于好心
生成了明星的“復活”視頻
但未經家屬授權被商家
拿來宣傳用作牟利的工具
或進入公共視野影響了
家屬的私人生活
就已經涉及肖像侵權了
AI生成逝者
需要注意邊界
逝者的肖像權、名譽權
等權益由其近親屬繼承
即便是合法授權
復活后的數字人
也不排除有可能出現
有損逝者社會評價的內容
繼而引發法律糾紛
最后Yes君想說
網絡平臺并非法外之地
網絡空間的運行應有所規矩
守護網絡空間的良好生態
是每個公民肩負的法律責任和義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