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宣布自5月2日起終止從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輸美小額包裹,即價值低于800美元包裹的免稅待遇。這已經是自特朗普盯上中國小包裹之后,第三次修改相關政策。
直觀地說,根據特朗普的要求,未來中國想美國寄出的每件包裹,都需繳納其價值30%或25美元的關稅。在6月1日之后,更是要提高到50美元,并要求承運人向美國海關提交詳細申報并繳納保證金。這是特朗普繼2月暫停政策后的“重啟”,表面理由是“填補貿易漏洞”,實則劍指中國跨境電商企業,意圖削弱其價格優勢,保護亞馬遜、沃爾瑪等美國本土零售商。
之前為什么特朗普會2次反悔這一關稅政策,很大程度上來說,是美國沒有足夠晚上的系統來全面運營和檢測海量包裹的信息處理。在前一次偵測頒布之后,美國海關方面直接癱瘓,人手不足,又缺乏信息化輔助手段。而現在,美國重啟這一政策,是否意味著白宮已經得到了一個完善系統,我們不好判斷。但可以肯定的是,對中國的傷害范圍還是很大的,尤其是一些依賴國際小商品市場的制造業。美國約25%的中小電商依賴“小額豁免”政策從中國直郵商品,而美國消費者依賴中國跨境電商的核心原因是“低價高效”。
當然了,也必須指出的是,特朗普的“小包裹新政”本質是零和思維的延續,試圖通過關稅壁壘維護“美國優先”,卻忽視了全球供應鏈的復雜性。對中國而言,這種打壓反而成為掙脫依附、強化自主的催化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