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在各大平臺購買了60款“中藥植物泡腳包”,并委托中藥行業協會統一進行鑒別。經鑒定,60款熱銷樣品中,僅有2款品質還不錯。缺味、缺量、偽品、雜質替代、質差霉變、混料不均、染色等是絕大多數“中藥植物泡腳包”存在的主要問題。
(4月7日央視新聞客戶端)
眼下,中醫中藥開始回歸人們的生活。這既是中醫中藥博大精深的體現,也是民族瑰寶大放異彩的需要。這種時候,各種中醫中藥產業也開始走紅。最近,“中藥泡腳包”“中藥植物泡腳包”等產品就在網絡上十分熱銷。
可是,誰能想到,好好的中醫中藥,卻被一些不良商家糟踐了。有的商家宣稱的“中藥泡腳包”“中藥植物泡腳包”各種功效也讓人眼花繚亂:排濕驅寒的、助眠暖宮的、男士調理的,有些甚至宣稱可以幫助減肥、備孕。這實際上相當于往中醫中藥身上潑臟水。
對于“中藥泡腳包”“中藥植物泡腳包”的問題,兩位專家的話語值得我們“聽心里去”。上海中藥行業鑒別師畢琳麗說:這些產品缺味非常嚴重,達到了90%左右,拿其中一個樣品來說,它是36味草本植物,只檢到了5味。還有一些染色的,把產于云南或新疆的一些普通的紅花染色后來冒充藏紅花;另一位專家表示,部分“中藥植物泡腳包”不僅原料有問題,也沒有遵循中藥配伍原則。中醫也講究辨證施治,千人千方,泡腳包并不適合所有的消費者。
60款泡腳包中僅有2款合格,如此低合格率,無疑揭示了網紅泡腳包背后的質量危機。商家為了追求銷量和利潤,肆意夸大產品功效,不切實際的宣傳吸引了消費者的關注。面對這一亂象,必須用法律來凈化“臟水”:首先,應加強對中藥泡腳包等養生產品的監管;其次,要加大對違規生產、銷售不合格產品的查處力度,增加違法成本,讓不良商家不敢輕易作案;再次,行業自律同樣不可或缺。行業協會應發揮積極作用,規范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企業自身也要加強內部管理,注重產品質量,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網紅泡腳包的質量危機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也影響了整個行業的信譽。只有通過完善法規、加強監管、規范行業和強化企業自律,才能清除這泡腳包產業中的“利益惡臭味”,讓真正優質的泡腳包產品走進消費者生活,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在凈化市場的過程中,需要監管部門和消費者一起倒掉“網紅泡腳包”的“臟水”,監管部門依法查處,消費者則需要理智消費不再盲目跟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