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的普遍認知里,醫生是一份既體面又高薪的職業,光環籠罩之下,是對救死扶傷英雄般的敬重。然而,近年來,醫生群體在社交媒體上的發聲,卻讓人大跌眼鏡,他們紛紛自嘲是在“用愛發電”,一張張“負數績效”的工資單被曬出,觸目驚心。那些通宵達旦搶救患者的日子,那些與死神爭分奪秒的時刻,最終換來的收入,竟然因為醫??刭M政策,被扣成了“倒貼上班”。這場看似如同鬧劇般的“績效騙局”,背后所映射出的,是醫保改革與醫院運營之間錯綜復雜的深層矛盾。
DRG/DIP付費:從“醫生點餐”到“戴著鐐銬跳舞”
醫保支付方式大刀闊斧地改革,其中以DRG/DIP付費為典型代表,其核心思路是“打包付費”。簡單來說,醫保部門依據疾病診斷分組,為各類病癥設定了固定的支付標準。在過去“按項目付費”的舊模式下,醫生多開一項檢查、多用一份耗材,醫院收入就會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滋生了過度醫療的土壤。但如今,時代變了,若治療費用超出醫保所規定的定額,超出的部分就只能由醫院自行承擔。這一轉變,就像給醫生套上了“緊箍咒”,直接陷入兩難的尷尬境地。
若嚴格依照標準治療,臨床中患者病情千變萬化,并發癥隨時可能出現,病情復雜程度遠超預期,費用超標幾乎難以避免;若為了控制費用,對重癥患者推諉扯皮,或者將完整的治療過程拆分進行,又與醫生救死扶傷的職業道德背道而馳。在河南某三甲醫院,就有醫生因為治療食管癌患者費用超支1.4萬元,1個月的績效被全部扣除,當月努力付諸東流;江西某醫院科室的24名醫護人員,1個月的績效總額僅8677元,平均下來人均不足400元,如此微薄的績效,與他們的付出形成了巨大反差。在醫保控費這條長長的鏈條上,醫生無奈地成為了末端的“替罪羊”,承擔著本不該由他們承受的壓力。
績效分配的“黑洞”:醫院管理失序與制度漏洞
醫生績效下降的背后,并非醫保改革這一因素,而是多重復雜因素相互交織,最終導致的“系統性塌方”。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不少公立醫院盲目跟風擴張,大量舉債用于新院區建設、購置高端醫療設備,最終負債率居高不下。河南某二甲醫院就是一個典型,因為建設新樓,欠款超過9位數,如此龐大的債務窟窿,醫院竟選擇通過克扣醫生績效的方式來填補,醫生們成為了醫院盲目擴張的“買單者”。
部分醫院內部管理存在問題,行政后勤人員與臨床醫生的配比失衡。后勤人員占比高達40%,但他們的績效卻與臨床一線醫生持平甚至更高。而一線醫生呢,卻常常因為“病源不足”“設備折舊”等莫名其妙的理由被扣薪。他們在臨床一線日夜忙碌,承擔著巨大的工作壓力和風險,卻在收入分配上遭受不公平對待。
部分醫院薪酬制度設計也存在重大缺陷,績效工資在總收入中占比過高,部分醫院甚至達到50% ,并且分配規則含糊不清,缺乏明確的標準和依據。例如,某醫院將績效總額的90%劃歸醫院,僅僅拿出10%分配給科室,醫生實際到手的收入就所剩無幾了,醫生的付出與回報嚴重不對等。
“負數績效”的荒誕邏輯:醫生為何淪為“醫院虧損兜底者”?
當醫院運營陷入困境,經濟上出現虧損時,醫生往往成為了最先被犧牲的群體,一系列荒誕現象隨之而來。
一些醫院實行科室承包制,要求科室自行承擔設備、耗材、水電等各項成本。如此一來,科室的運營成本大幅增加,醫生的績效也被這些成本無情“吞噬”,最終出現負數績效的荒唐結果。醫生不僅拿不到應有的報酬,反而還要倒貼錢上班。
在DRG付費模式下,有的醫院為了達到醫保支付標準,不惜將輕癥患者“包裝”成重癥,以此獲取更高的醫保支付。然而,一旦病例費用超標,這些超支的費用就通過克扣醫生績效的方式在醫院內部“消化”。醫生成為了醫院數據游戲的受害者,為醫院的違規操作買單。
還有醫院以“共克時艱”為借口,對醫生進行道德綁架,要求醫生接受績效延遲發放或者打折。如果有醫生公開抱怨,甚至會被施以“待崗”處罰。醫生們在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還要承受經濟上的剝削和精神上的壓迫,實在苦不堪言。這種所謂的“績效騙局”,本質上就是將醫院管理失職、政策執行偏差所產生的代價,一股腦地強加給了醫生,讓醫生成為了醫療體系矛盾的最終承受者。
破局之路:從“控費思維”到“價值醫療”
要想打破當前這一困局,需要從多個維度進行改革,重塑醫療體系的良性發展。
醫保支付設計需要進一步優化,建立特例單議機制。對于那些病情極為復雜的病例,以及采用創新醫療技術進行治療的情況,給予合理的經濟補償,避免“一刀切”式的控費模式,充分考慮醫療實際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重構醫院薪酬體系迫在眉睫,可以借鑒“三明醫改”的成功經驗,大力推行年薪制。通過降低績效工資在總收入中的占比,保障醫生能夠獲得穩定的基本收入,讓醫生不再為收入的大幅波動而憂心忡忡,能夠更加專注地投入到醫療服務中。
強化醫院精細化管理,減少不必要的行政成本。建立與DRG/DIP相適配的績效考核機制,將醫??刭M的壓力轉化為提升醫療質量、提高醫療效率的動力,而不是簡單地將壓力轉嫁給醫生。
完善監管機制,提高績效分配的透明度也十分重要。公開績效分配的具體細則,接受全體醫護人員和社會的監督,嚴厲查處醫院轉嫁虧損的違規行為,切實保障醫生的合法權益,讓醫生的付出得到應有的回報。
醫生的尊嚴,不應被績效“負數”吞噬
當醫生在手術臺上全神貫注、爭分奪秒救死扶傷的時候,心里卻還在擔憂下個月的工資能不能還上房貸,這損害的不僅僅是醫生個人的職業尊嚴,更是整個醫療體系的根基。醫??刭M的初衷是好的,是為了擠出醫療費用中的“水分”,讓醫?;鹉軌蚋雍侠怼⒏咝У厥褂?,但絕不能以犧牲醫生的利益為代價,不能成為“抽干醫療體系血液”的利刃。只有讓醫生徹底擺脫“績效囚徒”的身份,才能真正實現“患者減負、醫生受尊重、醫??沙掷m”的三贏美好愿景,讓醫療行業回歸救死扶傷的本質,為民眾的健康福祉保駕護航。
撰稿丨某三級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