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五角大樓正面臨來自中國航空工業的顯著壓力。繼成飛研發的殲-36戰斗機完成密集試飛后,沈飛研制的殲-50戰斗機也順利升空開展飛行測試,同時,沈飛“六代機”新的清晰試飛照終于再次曝光,全新角度各種細節一覽無余,外形科幻、氣動激進、軍迷們直呼“顏值爆表”。這種連續性的技術突破使美方在相關領域承受著持續的戰略壓力,其技術發展態勢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今年3月17日,成飛設計制造的首款第六代戰機殲-36再度進行試飛測試。與首次試飛相比,本次飛行任務呈現顯著技術特征差異。殲-36型戰機在本次試飛中未采用殲-20等現役機型伴飛模式,獨立執行飛行測試任務,充分展現其作為新一代戰機的自主飛行能力。這也表明,在過去三個多月的時間里,殲 - 36的技術成熟度取得了顯著提升。基于此,成飛有足夠信心安排殲 - 36進行單機試飛。殲 - 36單機試飛意味著其列裝進程有望大幅提前,遠超外界此前預測。正因如此,殲 - 36單機試飛的消息迅速在全球范圍內引發廣泛關注。參照殲-20的發展歷程,殲-36最早有望于2030年正式服役,屆時,它將成為守護我國領空的又一強大力量。
當美國空軍聽到這個消息后就坐不住了。具體來說,在3月21日這一天,特朗普親自出來說話,告訴全世界美國空軍新一代隱身戰斗機項目,就是F-47。盡管F-47項目目前僅處于概念階段,甚至缺乏詳細的設計圖紙,但特朗普及美國空軍仍堅定地宣稱,他們的F-47將是全球最頂尖的戰斗機,并進一步夸耀稱其為全球首款第六代戰斗機,理由是F-47已秘密試飛五年之久。顯然,美國方面的言外之意是,他們的F-47在性能上超越了中國的殲-36,且試飛時間更早。對于美國這種僅憑一份初步構想便能大肆渲染,且面不改色的能力,確實令人印象深刻。這種“信口開河”的本事,絕非一朝一夕所能練就。
但是讓美國空軍萬萬沒想到的是,美國空軍宣布F-47后,還沒高興多久,殲-36又開始密集試飛了。根據相關影像,“殲36”在這些試飛中進行了收起起落架、小半徑轉彎、空中放油等測試科目,一些重要的細節設計也為外界所捕捉。例如,當“殲36”啟用翼身柔性開裂式襟翼,致使扁平機身“衍生”出尾翼結構后,該戰機不僅實現了極小半徑轉彎動作,而且在降落過程中姿態極為平穩。這一現象表明,這款采用無垂尾、無平尾、無鴨翼“三無”設計的大型戰機,同樣可能具備優良的低空低速飛行性能。由此可推斷,殲-36已進入試飛后期階段。若無意外情況發生,該機型有望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全部試飛科目。相較之下,美國空軍的F-47項目截至年底仍可能僅停留在概念階段。這一進展差異或對美方決策產生直接影響。
成飛六代機殲-36持續進行了數次試飛,伴隨著更多角度的照片流出,引發全球轟動,吸粉無數;而沈飛六代機殲-50,則顯得低調得多,直到4月5號左右,網上才傳出了殲-50在空中試飛的“高清諜照”。從目前披露的所謂“高清諜照”情況分析,殲 - 50的技術成熟度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就試飛進度而言,殲 - 50與殲 - 36大致處于同一階段。殲 - 50的試飛活動主要集中于北方人口相對稀疏的區域,且試飛高度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被外界關注到的幾率,曝光率因而較低。相比之下,殲 - 36的試飛地點常位于備受矚目的“網紅城市”成都,試飛高度較低、機體規模較大,這些因素導致在試飛過程中難以有效保密,曝光頻率也就相對較高。
從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殲-50極有可能是我軍首款真正意義上的六代艦載機,更可能在未來直接登上福建艦、甚至中國下一代核動力航母。首先殲-50外形氣動布局激進,采用蘭姆達機翼、一體式邊條前翼、全動式翼尖三合一設計,科幻感十足。蘭姆達機翼升力效率佳,配合一體化機身利于隱身,全動翼尖設計潛力大。此外,殲-50采用二元矢量噴管,強調隱身性能,雖犧牲部分機動性,但空戰中隱身更關鍵。俄羅斯也開始測試二元噴管,驗證此路線正確性。
更值關注的是其側彈艙設計,據起落架與彈艙位置推斷,裝載霹靂-15級中距導彈無壓力,能否攜帶更大型空地彈藥尚待觀察,但空戰火力已“不虛”。另有傳聞稱,該機將配備大型相控陣雷達、側向陣列雷達及高孔徑光電探測系統。需知六代機旨在“全向感知”,不僅作戰能力強,還需“看得見、聽得懂、反應快”。
大家好奇殲-50與殲-36誰更強?
這如同MOBA游戲里選戰士還是刺客。殲-36體型大,三發動機,超遠打擊能力強,偏重“殲轟”定位,能戰略打擊,是全能戰士,可遠程打擊、指揮“忠誠僚機”作戰。而殲-50小巧靈活,走“空優+隱身+機動性”路線,目標是不被看到卻能先發現、先攻擊,類似F-22的空戰刺客角色。
顯然,這對我們是好消息,但對美軍尤其是美國海軍而言并非如此。美海軍近日剛宣布將新一代艦載戰斗機項目交予格魯曼公司,預計2035年左右才能交付。而中國殲-50已初具規模,按試飛進度,若無意外,2030年前有望登上福建艦航母。屆時,美海軍將徹底失去代差優勢,反被殲-50形成碾壓性優勢,美海軍將陷入困境。
中國解放軍在航空技術領域取得顯著進展,憑借六代戰機的研發,不僅有望在航空領域確立絕對制空權,并維持非對稱優勢,還計劃向太空領域拓展,構建天基作戰平臺,實現航空航天一體化,進而掌握制天權。相較之下,美國雖將“航空航天優勢”視為其核心戰略競爭力,并提出了NGAS計劃,但該計劃的推進速度明顯滯后。原計劃在2020年代末交付部分能力,然而截至2022年底,項目仍停留在設計階段,尚未通過審查。近期,美國更是決定暫停該計劃并重新進行評估,這標志著其進展面臨重大挑戰。
據樂觀估計,美國六代機從設計到量產至少需要15年時間,可能要到2035年之后才能實現量產。而屆時,中國的六代戰機預計已實現規模化生產。五角大樓對此深感憂慮,即便投入巨額資金并全力以赴,也難以在進度上追趕中國。無論是美國空軍的F-47項目,還是美國海軍的F-45項目,均已難以扭轉落后局面。
這意味著,在第六代戰斗機和第六代艦載戰斗機領域,美國將全面落后于中國。對于一貫追求技術代差優勢、長期保持全球領先地位的美軍而言,這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